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77章 優勢巨大(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36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3:21

    基於超越時代的技術優勢和地理資料積累,海漢在殖民地開發建設中所取得的傲人成績就不難理解了。李奈雖然對於海漢手中掌握的各種黑科技了解有限,但他這幾年一點點目睹海漢的不斷擴張,對此也有著切身的感受。

    距離較遠的安南就不了,珠江口的萬山港和之後的鎮南港兩處由海漢開發的港口,李家都是有份參與其中,李奈去這兩個地方也都不止十次八次了,對於海漢人如何開發建設以港口為基礎的殖民點已經十分熟悉,施耐德他是裝新手套話,倒也的確沒有冤枉他。

    李奈隻好正麵提問道:“要往裏邊投錢投人都好,但你剛才把港口開發的規模吹得那麽大,能不能先給個大概範圍,前期需要扔多少進去才夠資格上桌子一起玩?該準備的事情,也好早點著手去做。”

    “這次夠資格上桌子的……一省之地不會超過五家吧!”施耐德隨口了一個讓李奈有些震驚數字,不過他旋即又繼續道:“不過實力不夠的也不是不能參與進來,可以用抱團的形式投資嘛!”

    “成立投資公司?”李奈跟著海漢人玩了幾年,自然也知道施耐德等人最喜歡采用的操作方式。

    “沒錯。”施耐德點點頭道:“台灣島的這處港口跟別地方的不太一樣,執委會既然定下了要在當地開埠建港,那就安心要做出點樣子來。正因為當地的港口規模大,所以從規劃期就要考慮日後的管理便利性。把中經營規模的商人集中到一起,用一塊招牌管理,對我們來講也要省事得多。”

    以股份公司的形式組織大明商人對海漢治下的新區域新項目進行投資,這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當初開發勝利港的時候,就由明商參股組成了大型投資商“瓊聯發”,對勝利港投錢投人參與開發。至於投資效果,隻能誰用誰知道,看看“瓊聯發”當初的十多家股東現在的狀況就知道了。之後海漢在儋州、海口城、安南、香港島等地所組織的類似投資,往裏麵砸錢最多的就是“瓊聯發”這批最早嚐到甜頭的投資商。

    但這種模式時間長了還是會暴露出一些製度上的缺陷,比如新的投資項目出現之後,往往就會被財大氣粗類似“瓊聯發”這樣的商家一股腦全包下來,而原本有意向的新投資商就很難從中擠出一個位置來,最後不得不放棄與海漢進行這類的深度合作。以至於海漢在近期的一些招商項目當中,不得不明確行文限製類似“瓊聯發”這種商業巨無霸的占股份額,同時組織中規模的商家抱團成立新的投資公司,以求能夠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到海漢的項目中來。

    “瓊聯發”這種商業組織所投資的對象主要都是收入穩定、回報期長的大型種植園,而類似專屬碼頭這樣的基建設施,則基本都會由各個商家自行投資。這原因也很簡單,有些商家並沒有自己的船行,本身所做的買賣也不是以海運為主,投資到碼頭基建上的獲益就相對較少。而類似李家這種生意已經涉及到方方麵麵的大商戶,能夠在每個港口都擁有自家的專屬碼頭,毫無疑問會給自家生意的運輸和貿易都帶來極大的便利。

    不過修建碼頭所需的花費極大,特別是要達到海漢港務管理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須要大量使用海漢所出產的水泥,還得裝配海漢產的各種裝吊貨物的大型器械,以及鋪設快速轉運軌道等等,整個基建工程的花銷並不是每一個商家都負擔得起。如果把商家單獨拉出來衡量,的確施耐德的法也不算誇張,能夠獨力承擔修建碼頭費用的商家並不會太多。

    海漢人怎麽變換遊戲規則倒是其次,李奈隻要確定自家能繼續有得玩就校他這次風風火火從廣州趕來三亞的目的,就是確定自家在海漢的下一輪遊戲中不會被撇到一邊無法參與。能夠從施耐德這裏得到確定的答案,其實之後具體的招商措施和實施步驟倒都是其次了,對李家來,問題完全可以簡化成投資多少、回報率高低和回報期長短,而海漢人從來沒在這幾個方麵虧待過李家,李奈對此十分放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