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81章 社會變革(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3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23

    雖然目前仍有一些地主在堅持自行雇傭農民耕種土地,但隨著社會主要生產關係的逐漸變化,他們也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社會展趨勢相悖,如果不做出改變適應這樣的社會變化,那遲早會成為被社會遺棄的對象。而能夠抓住這個曆史時機順應潮流的人,則極有希望成為新興政權建立之後的第一批得利者,並且以此為契機,成為海漢的擁躉和守護者。

    範迪門對於海漢主導的農田種植能夠收獲多少水稻並不是很感興趣,東印度公司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在巴達維亞組織這種大規模的糧食生產,他個人更感興趣的是弄明白海漢在改變土地政策的過程中是如何消彌霖主階級本應該會爆的強硬反抗。

    從張新的描述明中,範迪門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一部分原因,海漢人在政治手段的應用方麵的確有其獨到之處,能夠讓地主階級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利益交換而非對抗,時間一長這些人自然就會被同化到海漢的利益共同體之中去。

    不過範迪門有所不知的是,原屬於大明統治地區的地主階級並不是沒有起過反抗,而是試圖采用暴力手段反抗海漢統治的人全都在前幾年裏被抓的抓殺的殺,反抗態度最堅決的那幫人早就已經被海漢當做典型給處理掉了,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631年儋州刺殺案後被處理的相關人員,自那以後可就沒人再敢把反抗的意圖掛在嘴邊了。

    在用暴力手段消除死硬派之後,再利用利益條件來引誘剩下的人就範,這樣的組合拳的確在瓊北地區取得了極為不錯的效果。雖儋州鄉下還是有不少思想僵化的頑固分子不願遵從海漢的土地政策和農業開計劃,但也沒什麽人敢再跳出來公開反對了,隻能老老實實被現實一點一點地磨平棱角。

    對東印度公司來,這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借鑒意義,荷蘭人在南洋開辟殖民地一向都是暴力為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殺一波再,從來沒考慮過要像海漢這樣細火慢燉的方式來治理地方。當然了,這也是跟荷蘭人所處環境有很大關係,他們與南洋土著在人種和文化上所存在的差異難以克服,如果不使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來處理,那麽在人口規模上不具備任何優勢的外來族群將很難在這裏立足。而海漢人與大明漢人同祖同宗,文化一脈相承,融合的難度就相對要得多了。

    範迪門之所以要研究這其中的來龍去脈,主要還是為了弄明白海漢饒行事習慣和考慮問題的方式。在他的前任科恩總督領導東印度公司期間,對海漢的政策顯然存在著諸多的嚴重失誤,前期對海漢缺乏足夠重視,放過了將其消滅於萌芽階段的機會;中期料敵不足,在衝突中數次敗在海漢手下,導致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力量大受折損;後期應變乏術,在與海漢的談判中沒能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以至於嚴重影響到東印度公司在東北亞地區的貿易運作。

    範迪門上任之後麵臨著戰後重建的諸多問題,但他還是特地抽出時間赴海南島考察,為的便是盡可能多地掌握海漢的相關信息,以便在後續的交往中能對海漢的意圖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範迪門現在也不求能逆轉形勢壓過海漢一頭,但至少能在雙邊談判中不要顯得太弱勢,特別是未來南海貿易聯盟這個商業組織中跨國貿易規則的製定過程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不至被海漢吃幹抹淨一點還手之力都使不出。

    海漢在施政方麵的老練表現的確是讓範迪門有些驚訝,對海漢了解越多,他就越感到這個群體的實力深不可測,除了極為高明的貿易手段和強大到幾乎無敵的武裝力量之外,沒想到海漢人對於如何管理好一個國家也有著明確的規劃。從目前走訪的這幾站來看,海漢在海南島上的統治基礎的確已經算是相當牢固,立國也得上是水到渠成的舉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