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95章 軍事援助(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70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27

    考慮到葡萄牙人在澳門當地的常駐人口不過一兩千,能夠為大明提供這種程度的軍援已經算得上是盡心盡力了。而相較於他們的付出,從大明所得到的好處其實還是比較有限的,比起海漢如今的待遇差了足有十萬八千裏。但海漢顯然還並不滿足於現狀,希望能借助軍援獲得更多的好處,這在羅升東看來多少有一點不太現實。

    寧崎道:“此一時彼一時,啟年間,大明要麵對的內外壓力遠不如現在,葡萄牙人想談條件也沒法談。但如今的大明正陷於內憂外患之中,如果我們海漢決定繼續冷眼旁觀下去,十年之內,大明的下就保不住了!”

    “十年?這……應該不至於吧?”羅升東對寧崎所的這個數字並不相信。

    雖然大明近年來的確在走下坡路,但這麽一個統治下兩百多年的帝國,豈會完就完?在見識過海漢家史之後,羅升東不相信中原作亂的農民軍能搞垮大明,在他看來這些人終究隻是流寇,既沒有政治目標也沒有地方根基,隻靠著蝗蟲式的燒殺擄掠,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事。

    而關外的東北野豬皮白了就是一群開化還不夠徹底的野蠻人,羅升東以前聽海漢人提及後金時,語氣大多都極為不屑,印象裏自然也不會認為他們能有多厲害。雖然大明自1626年之後與後金軍的對陣中就一直處於敗多勝少的局麵,但這還是不會妨礙羅升東對大明軍力的盲目自信——就算打不過海漢,那打個關外的部落武裝總該沒問題吧?

    然而羅升東並不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中,關外的後金在兩年後就會改國號為大清,並效仿明朝建立政權機構。

    本書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雖然海漢的真正目的是為其自身謀取利益,在軍援大明的過程中也玩了不少貓膩,但羅升東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海漢不在福廣兩地出手相助,僅憑大明官府自身的力量,的確很難應付自然災害和流匪、海盜團夥所製造的麻煩。這兩地目前沒有變成跟中原腹地一樣混亂的狀況,甚至比啟年間還更繁榮了一些,海漢在中間所起到的穩定作用的確是不可忽視的。

    當然海漢通過軍援從大明所換到的好處也顯而易見,一方麵獲得了自身急需的人力、資源、市場這些很直接的收益,另一方麵拉攏了大明的地方官員與其合作,並通過這些官方渠道取得了更多向大明施加影響力的機會。比如文化、金融、商貿等海漢特有體製的推廣宣傳,都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福廣兩地民眾對海漢的觀福如今這種模式已經向北延伸到了浙江沿海,以海漢的做事風格,大概也不會滿足於現狀,還會繼續將他們的海上控製區向北擴張。

    不過寧崎現在所談及的軍援,其性質顯然是跟以前的交換條件有所差別了,海漢希望能用軍援從大明換得分量更重的好處,比如得到朝廷承認的海漢國政權以及相應的正常化邦交關係。

    羅升東遲疑道:“跟朝廷談條件……隻怕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早年葡萄牙人、荷蘭人都試過類似的辦法,葡萄牙人不但賣炮給大明,還派了炮兵團去京城幫著明軍打仗,事情著實做了不少,但所換得的條件也不過就是澳門的長久租住權而已。”

    羅升東言下之意,這種辦法在此之前已經有葡萄牙人嚐試過,靠著軍援能從大明朝廷換得的待遇可能達不到海漢期望的程度。

    羅升東所的情況,寧崎自然也是知道的。葡萄牙人為了讓自己在澳門的駐地合法化,除了每年向大明繳納稅金和地租之外,還一直都在向大明提供先進的火炮及相關的炮兵訓練。1621年明廷派了張燾、孫學詩為欽差,持兵部檄文前往澳門,購買火炮並聘請炮師。葡萄牙人很是賣力地從印度、馬尼拉、日本等地招募了百饒炮兵部隊,並且向大明出售了英製大炮26門,隨同欽差一同歸國北上。這些火炮部分留守京城,另一部分被兵部尚書董漢儒調往山海關部署,後來又運至關外的寧遠城。1626年寧遠大捷中所使用的火炮,就是此前從葡萄牙人手裏買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