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22章 先遣隊(三)(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2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36

    不過現在摩根要趕時間去上遊查勘地形,暫時也沒空去探尋這土著部落的具體所在地。不然的話,他倒是很想帶著自己的單兵裝備去追蹤這些土人,看看他們的老窩究竟在什麽位置。

    接下來的幾裏路,摩根注意到後龍溪西岸逐漸由平原過渡為丘陵,而東岸的變化則剛好相反。對照手中的地圖,摩根知道下一個九十度的河灣就在前方了。

    這個河灣自北向東呈現出一個半徑頗大的弧度,倒是沒有下遊那處近乎直角的河灣轉得堅決,因而水流也不像下遊河灣那麽湍急。摩根依然是照著前麵的操作方式,下船上岸進行徒步勘察,在這裏尋找適合建立營地的區域。但以這裏的地形來看,摩根是不太可能找到具備然防禦優勢的地點了,這無形中肯定會使得後續興建據點時的工程量大為增加。而這種地形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便利地觀察到周圍區域的動態,隻要在據點內搭建一個三四層樓高的瞭望台,就足以看清方圓數裏內的狀況了。

    其實前次虞堯來這邊實地考察的時候,也都在這些地方做過簡短逗留,隻是當時主要為了核實勘校地圖,倒也沒有像摩根這樣帶著具體目的而來,細致地對地形地貌進行考察。而摩根在這裏所選定的地點,基本就確定會成為之後海漢大興土木的地方了。

    在考察完這處河灣之後,色已經暗了下來。考慮到這裏陌生的地理環境,摩根可不會再冒險駕船行進,便就近找了一處水流稍緩的河岸停靠,然後全員下船上岸,搭建了一處臨時營地。

    摩根所帶的部隊雖然並非野戰軍,但因為這次的任務性質比較特殊,所以出前也配了不少野戰裝備,這行軍帳篷、廚具、簡易防禦工事等等,布置起來非常快,一個多時之後就吃上了熱食。這個時候淅淅瀝瀝的雨水終於停了,士兵們趁著吃飯的時候身上暖和,紛紛把濕漉漉的軍服脫下來搭到火堆旁烘烤。雖然每個人都有配的軍用雨衣,但在室外一整的行動,難免還是會有不少的雨水從衣領浸入了內層的軍服。

    目前海漢已經試製出了橡膠塗層的雨衣,化工部門用木炭和硫磺製備出了二硫化碳,用於溶解橡膠,將其塗在布料表麵,就能起到極好的防水效果了。這種辦法原本是在19世紀末才被英國人麥金杜斯明出來,並且英語中的“雨衣”一詞也以明饒名字manettosh命名,但穿越者們在擁有了橡膠產能之後,毫不猶豫地讓這項明提前了兩個多世紀出現。

    不過因為生產成本和產能問題,這種橡膠塗層的雨衣也暫時隻有穿越者們和少量歸化籍高級幹部、軍官才能有資格得到配。而目前軍方所放的製式雨衣,依然是用織物浸油製成的油布材質,雖然防水的效果還不錯,但這東西可燃性極高,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存在,隻是因為造價相對低廉才成為了軍方采購的選。

    摩根依然是按照約定的時間,向澎湖基地送羚報,告知今的考察進展,關於在野外遭遇土饒事也簡單提了兩句。摩根今選擇的宿營地已經位於山區邊緣,預計距離目的地出磺坑也就三到四公裏的航程了,順利的話明上午就能抵達目的地,當然前提是這段水路具備了足夠的通航條件。否則如果要棄船上岸走6路過去,那可就不好預計時間了。

    翌日早上,摩根和手下的士兵們依然是剛亮便動身上路,乘船繼續向東行進。這一地區的山勢雖然還不上陡峭險峻,但海拔五百米左右的山脊對照西海岸的臨海平原,已經有著十分明顯的落差了。

    這裏的山脈是南北走向,而源起中央山脈的後龍溪則是自東向西將這片山脊橫向剖開,毫不講理地將其撕成了兩截。海漢要找的出磺坑油田,便正是位於這橫亙在山脊裏的河穀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