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76章 膠州灣(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6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54

    “你要不往南走,可能就白白死在這地方了,多冤枉!如今不後悔加入海漢吧?”龔十七笑著問道。

    孫真連忙應道:“那當然不後悔!若是當初留在山東,即便能活下來,也頂多就是回去登州繼續種地務農,哪有如今活得精彩!話回來,要是當初山東有一支海漢軍這種強軍鎮守地方,那孔賊也不至能猖獗一時,禍害地方!”

    龔十七點點頭表示同意,他並不是政工幹部,在這方麵也講不出什麽大道理,隻知對海漢效忠,盡力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而已。

    孫真抬手指向前方道:“前邊便是靈山衛城所在地了,以前這裏部署有一支水師船隊,便駐紮在前方的唐島灣中,隻是不知如今是否還在這裏。這唐島灣麵積較,我們這船如果進去,著實有些打眼,既然這趟是以膠州灣為目標,我建議還是不要靠得太近了,免得節外生枝,從海上繞過去進入膠州灣得了。”

    龔十七沒有對孫真的建議提出異議,他所接到的命令,此次抵近偵查的重點是膠州灣內的地理狀況,而非明軍在這一地區的部署情報。而且為了不脫離大部隊,行動時間上有一定的要求,也不能在這地方耽擱太久,直奔主題大概就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了。

    這艘偵察船在距離海岸不到兩海裏的洋麵上緩緩經過了靈山衛,期間並沒有遇到他們所擔心的海上盤查,龔十七在望遠鏡裏看了半,也沒有見著一艘大明水師的戰船。

    帆船很順利地駛入了膠州灣之後,才零零星星在近岸處看到了有少量漁船出沒。孫真觸景生情道:“當初逃難來膠州灣,就算官府沒什麽賑濟糧可,但終歸是個靠海吃海的地方,倒也不至餓死。記得有兩個月官府糧倉已空,大夥兒就隻能靠著海產和野菜度日。我那時候每日便到海邊灘塗去揀退潮之後的各種貝類、海菜,有時本地漁民收獲豐盛,也會分些魚蝦給我們。”

    本書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這些衛所距離登萊之亂的中心區域登州城都有上百公裏,所以在這場內亂中受到的影響相對一些,都還保持著基本的建製。其中靈山衛轄區的膠州灣是整個膠東半島最大的不凍港,明軍在這地方還保留了規模的水師建製。海漢這邊雖然沒有將其當作太大的威脅,但也不希望在北上艦隊抵達目的地之前就被明軍偵查到相關情報,所以在膠東半島南海岸線的這段航程中,主力艦隊將與海岸保持三十海裏左右的距離,以避免被駐防明軍現。

    不過為了更切實地掌握膠州灣的狀況,王湯姆還是派出了一艘偽裝成普通商船的偵查帆船,前往海灣內進行偵查,指揮官便是剛在杭州行動立下大功的安全部外勤任務主管龔十七。為了能夠更好地掩飾身份,這艘偵查船上還特地裝運了一些浙江出產的商品,以便應付可能出現的來自當地守軍的盤查。

    膠州灣麵積近五百平方公裏,有南膠河、大沽河等十一條河流從膠州灣入海,灣內港闊水深,終年不凍。1372年明魏國公徐達派遣指揮僉事朱興來到膠州灣,在這裏修建了靈山衛,部署駐軍以防範倭寇入侵。

    靈山衛下轄三個千戶所,在行政上由萊州府管轄,軍事上隸屬於山東都指揮使司下的即墨營。靈山衛城位於膠州灣灣口南岸,在永樂二年(14o4年)和弘治元年(1488年)又分別由指揮僉事郭崇和分巡副使趙鶴主持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建。如今的靈山衛城城周五裏,城牆外包青磚,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東西南北分別有朝陽、閱武、鎮海、承恩四個城門,門上建有增強防禦力的門樓。城外建有護城河,深達兩丈五尺,寬為兩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