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41章 產業升級(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8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7:36

    為了謹慎起見,海漢方麵不會將這些地產買下來,而是盡可能采取合作經營的方式,允許合作方以地產折算入股。這樣便於規避某些不利的政策,如果今後大明對海漢在沿海地區的產業有什麽限製措施,相關產業搖身一變就成了大明國民的財產。

    寧波象山港這日來了一條不算太起眼的船,不過桅杆頂賭紅藍雙色旗卻是表明了這艘船的船主身份是來自海漢。當這艘船靠岸之後,岸邊等候的幾個人趕緊迎上前去,眼巴巴地看著水手放下跳板,又過了片刻之後,才終於見著正主出現了。

    “楊特使!”“楊大人!”“楊主任!”

    眾人七嘴八舌地招呼著,對象卻都是同一個人,便是此時正從舷梯上走下來的一名中年男子。這人雖然頭上還留著明人常見的發髻,但身上衣著打扮卻是海漢式的對襟短衣和直筒長褲,看起來多少有點不倫不類。但在岸邊這群人眼中可不會這麽覺得,這尊財神爺是他們花費了不少力氣,找了許多人脈才請過來的,這身打扮在他們眼中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哪裏會因此而看輕了對方。

    楊運朝眾人微微頷首,道了一聲“各位辛苦”,眾人都連忙回應。楊運是商務部成立之後第一批上崗的移民幹部,也算得上是部裏的老人了。最初是外派到澎湖辦事處擔任主任,在海漢控製舟山群島之後,便又立刻調到舟山,出任商務部東海辦事處主任一職。雖然跟澎湖時期的職位似乎一樣,但江浙地區乃是大明首富之地,楊運在這邊的職務權限可就比在澎湖要大多了。

    浙江的軍事民政商務在理論上雖然是石迪文一把抓,但他在處理實際事務時還是更側重軍事多一些,而民政和商務就隻是拍板定奪,具體的事情基本都是由下麵的官員在辦理。楊運作為商務部在江浙地區的主要負責人,自然就承擔了其中的大部分事務。

    類似前些日子石迪文在寧波城會晤各行各業的大佬人物,便是由楊運從中運作安排,製定好每一場會談的內容策略和日程,最終才得以讓石迪文能夠通過短短數日的談判就達成了原定的大部分目標。若論在此過程中立下功勞的幕後英雄,楊運大概就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位了。

    不過楊運功勞雖然不,但不管是升職還是加薪,那都不是立刻就能兌現的獎勵,所以他目前還是得繼續充當石迪文在處理商務時的臂膀,指哪打哪。象山縣這邊幾個財主前些日子聽了寧波府的傳聞之後,覺得這裏麵有些搞頭,便托人向石迪文帶了話,稱願在象山縣境內騰出百畝土地,與海漢共同經營生意。至於具體做什麽,財主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估計還是指望著以善於經商著稱的海漢人來出主意。

    石迪文一開始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並沒有特別重視,百畝土地雖然麵積也不算了,但象山境內七成都是山地丘陵和坡地,適宜農業開發和人居的平原地帶並不是太多,這百畝土地要是座落在山裏,那基本就可以跟沒用劃等號了。所以他指示商務部這邊,聯係對方獲取更多的資料再研究研究。

    楊運與這邊再聯係之後,發現對方願意拿出來的百畝土地竟然是靠近象山港海邊的上好平地,頓覺這也算是一個商機了,趕緊回報給石迪文,並附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石迪文覺得楊閱設想有些道理,便派他過來親自走上一遭,確認一下當地的狀況是否適合與這些土財主們合作。

    雖然安排的日期已經提前通知了對方,但楊怨是沒有想到這些財主竟然如此積極,還特地跑到碼頭上來迎接自己,可見其對這次合作所抱的期望極大。下船之後,財主們早就準備了軟轎和馬車,要請楊運去象山縣城先搓一頓——他們可是專門打聽過了,海漢人就喜歡在飯桌上談正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