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48章 收買高官(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7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7:39

    海漢這邊需要為這次會麵做的工作其實也不少,安全部的外勤組專門來回走了兩趟,確定往返該地點的路線,以及萬一途中發生狀況,要如何護送石迪文安全撤離的緊急路線。此外其他部門也都要提前做好應付突發狀況的準備,特別是石迪文離開舟山之後,相關的工作幾乎都下放到歸化籍官員的頭上,到時候萬一聯係不上身在杭州的石迪文,各部門也還是得照常運作下去才校

    石迪文隻有兩時間來安排這些事情,而且他現在在杭州回不去,工作上的大部分事情就隻能隔空安排。好在他從舟山出發之前便已經提前安排好了大部分的工作,如今隻需要再進行細微的調整就行了。在這期間他甚至還抽空見了幾批與海漢有貿易往來的本地商人,談定了幾筆交易量較大的買賣。

    石迪文在錢塘江畔的海漢商棧裏不慌不忙地會見本地商人,這些情況自然有人回報到王畿那裏。對於石迪文表現出來的淡定,王畿倒也稍稍放鬆了一些,他認為海漢人約見自己或許是跟建交一事有關,要重新核定浙江這邊的通商事宜,但既然對方表現得沒有那麽急切,兩後就答應了兩後再會麵,那王畿也樂得多一點時間來為這次的會晤做準備。

    兩之後,從錢塘江畔的商棧中駛出一列車馬,一共有三輛馬車和二十多名騎手。而杭州官府派到這邊以保護為名駐紮在商棧附近的兩百餘名明軍,已經在事前就接到了命令,沒有再跟著走了。這也是石迪文提出的要求,他認為在治安良好的杭州城附近並沒有必要動用這種陣仗為自己護駕,有自己的貼身衛隊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石迪文還有沒出來的潛台詞,他其實是認為杭州官府派來的這些明軍除了礙事之外別無用處,要論戰鬥力肯定也不及自己帶在身邊的這支警衛排。沒了這些明軍跟著,隊伍反而能更加自如地行動。

    這支隊伍沒有選擇穿城而過,而是很低調地選了一條從城東繞行過去的路線。這也是安全部外勤組的建議,因為城內人口眾多,環境複雜,護衛人員很難有效布控。倒不如直接從城外繞行,地形開闊,也不易被人暗中設伏。雖然路線繞了一點,但相對更加安全可靠。

    盡管安排這條城外路線的目的是為鐐調出行,但實際上這支隊伍走在外麵著實打眼,畢竟官道上也很難看到有這麽多騎士護著馬車車隊前進的場麵。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官道上的行人車馬見到這支隊伍如此陣勢,紛紛主動避讓,唯恐衝撞了什麽大人物。

    目山這個名稱的來曆是與其地形地貌有關,《元和郡縣誌》記載:“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稱,名曰目。”而這個地方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其年均氣溫也常期穩定在十四五度的水平上,可謂冬暖夏涼。

    像這樣的名山,自然少不了儒、道、佛諸教留下的曆史文化遺產。山中有寺院庵堂五十餘座,僧侶上千人。西漢道教大宗張道陵便是在這裏修道,道教宗師葛洪曾在這裏煉丹,東漢《洞淵集》更是將目山稱為“三十四洞”。而僅明代以來,便有上百位文惹目山,留下了上百篇詩文記錄這裏的美麗風光。

    但王畿約定的地方其實並不在目山的山區,頂多隻是能算目山餘脈的山腳下。便是被稱作東明山的這處所在。這處宅院位於一片水杉林內,從外麵看很難透過密集的林木看清裏麵的建築,如果不是有四尺寬的石子馬車道通向林子裏,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樹林裏其實是一處已經廢棄的宅院。

    這個宅院的名字也是根據這裏的環境而取來,叫做“秋杉居”,意思是這裏風景最好的時候還是秋季整個林子的樹葉都變成黃葉的時候。這處地方的產權雖然不在王畿手上,但主人家其實已經將房子交給了他。王畿隨時都可以調用這個地方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也包括了用來會見一些身份特殊不易公開露麵的客人,比如石迪文這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