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76章 秩序恢複(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0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8:19

    邱元的目的很明確,既然本地是農業人口所占的比重較大,那麽隻要讓這部分人能有穩定的生計,本地的局麵也就不容易生亂了。而為農業人口創造就業崗位,這正是海漢所擅長的統治技能之一。以馬尼拉灣北部平原地區的自然條件,好好規劃一下,養活百八十萬人也不在話下。

    恢複本地的商貿產業,對海漢來就更是輕車熟路了,馬尼拉本身就是一個傍海而建的貿易港,如果不是海漢在前幾年橫空出世,馬尼拉此時也是南海的主要貿易中心之一,與荷蘭人經營的巴達維亞應該相差無幾。有這樣得獨厚的自然條件,善於經營港口的海漢當然要設法將這裏打造成一個類似於三亞的自由貿易港。這就意味著會有許多基建工程和工作崗位,同樣也需要在本地征集大量勞動力。

    在邱元抵達馬尼拉幾之後,街頭便開始出現了官府要在本地大量招募勞工的告示,內容用漢字與西班牙文雙語寫成,凡是想求一份工作的本地人,都可以在指定時間前往指定地點,登記個人資料後便能得到工作分配的機會了。即便是剛剛脫離奴籍的人員,也會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

    對於戰後惶惶不可終日的本地人來,這些招募告示無異於是新生活的開始,隻要戰亂終止,能得到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那麽誰來擔當馬尼拉城的統治者,似乎也不是什麽要緊的事情了。

    告示貼出到街頭的第一,便有超過五百人前往官府指定的報名地點登記,唯恐錯過了這個機會。而當官府履行了告示上的待遇,在登記資料後立刻為這些人分配工作的消息傳開,更多原本持觀望態度的民眾也坐不住了,紛紛前去為自己爭取一份生計。到第三的時候,官方所登記的人數已經突破兩千,其中約莫一半的人被分配到了馬尼拉港,對這裏的碼頭設施進行改擴建。其餘的人則有大部分都被派去城北新近成立的國有農場,在那裏開墾新的農田,以栽種農業部所規劃的各類經濟作物。

    西班牙人占領時期,馬尼拉港的碼頭規模其實也已經不算了,鼎盛時期的馬尼拉艦隊駐防在這個港口,所占用的碼頭也不過才整體的三分之一不到而已。隻是西班牙人對碼頭的開發建設受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造船水平所限,根本沒考慮過會有海漢所能建造的這種大型帆船進入港口停靠,在泊位的設計上依然趨於保守。此外港口上也沒有什麽大型設備,不像海漢自家經營的港口,既有便捷的幹散貨吊裝工具,又有由海到陸的碼頭軌道運輸係統之類可以提升裝卸貨效率的港口設施。

    要擴大這裏的貿易規模,邱元認為首先就應該提升港口的貨物吞吐能力,而他在實地考察了馬尼拉港之後,認為舊有的狀況顯然不適合海漢的經營標準,所以必須要先對港口碼頭進行一定程度的升級改造,讓這個海上門戶能夠保證貨物進出港的暢通無阻。

    當然了,要進行邱元所設想的改造,工程量也不了,按照估算至少要有三至六個月的工期,而且還得分階段施工,以保證馬尼拉港在施工期間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運轉。於是這在帶來了大量工作崗位的同時,也給新上任的邱元帶來了不的經費壓力。即便是按照最便夷的工程造價標準來計算,馬尼拉港的改造工程所遇花費也得百萬之巨,而執委會批給他的建設經費相差太大,能把一期工程搞完就算很節儉了。

    好在邱元對於這種狀況也有所準備,這次從三亞出發的時候,同行的船隊中除了各個部門的基層官員之外,還有來自大明、安南、葡萄牙等國的商人。這些在戰後第一時間就去往馬尼拉的外國商人,目的自然是為了要早點過去搶占地盤,在新興殖民地能夠得到什麽樣的好處,他們在過去幾年中早就已經嚐過甜頭了。而他們能得到這個機會,也是因為與海漢官方的關係頗為密切,才能提早得到這些內部消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