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52章 兩種看法(1/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62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8:43

    對於海漢曆年來對外擴張的方向和目標選擇,其實外界一直都看不太明白。畢竟以海漢所擁有的武力水準,大可將海南島作為自己的後方根基,然後出兵向大陸進行擴張,相信不管是安南還是大明,在軍事上都很難對其進行阻止,而且坐擁海島,進可攻退可守,這大海也是一道防禦塹了。

    但海漢所選擇的卻是以海洋為舞台的蛙跳式擴張,所選的落腳地不是海島就是大陸海岸線上的然港口,並未向內陸深處擴張統治區。而明眼人都知道建設和維持海軍的費用,顯然是要遠遠高過陸軍部隊,成軍速度也要慢得多。

    明明有看起來更合理的方向,但海漢卻選擇了一條看似更艱難的發展之路,包括費策賢在內很多大明官員其實都不能理解海漢高層為何要作出這樣的決定。所以在海漢官方會怎樣對待海軍經費人員不足的這個問題上,他的看法與在荷蘭風俗文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蘇克易是截然相反的。

    蘇克易雖然是漢人,但自便成長在荷蘭人統治下的社會中,對於海洋文明自然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荷蘭從上世紀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的海上擴張過程其實與海漢發跡史極為類似,也是蛙跳式的發展,選擇一些關鍵地帶建立殖民港,來串聯起荷蘭商船遍及全球的貿易航線。不管是海上貿易還是造船,荷蘭都居於這個時代的世界首位。

    如果單比造船的規模,荷蘭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把海漢甩在身後,僅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地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數百艘船。這樣巨大的造船規模所帶來的就是相對低廉的造價,荷蘭商船的造價要比海峽對麵的英國低了至少三分以上,所以很多歐洲國家也會到荷蘭訂購船隻。

    在當前這個時代,荷蘭商船的噸位幾乎占到了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北歐的木材和魚類,東歐的糧食和毛皮,遠東的香料、絲綢、瓷器等等,大部分都是由荷蘭商船在全球範圍內轉運銷售。而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港,常年都有超過兩千艘商船停泊,無數來自全球範圍的財富和物產都在當地匯集並完成交易,相比之下目前的三亞在經營規模方麵還是明顯差了好幾級。

    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的經營也是打算沿用阿姆斯特丹的模式,試圖將巴達維亞打造成為這一地區的貿易中心。如果不是橫空出世的海漢,那麽荷蘭在遠東的發展應該會比當下要順利得多。國際貿易方麵能與巴達維亞一爭高下的,在馬六甲海峽以東地區大概也就隻有西班牙人統治下的馬尼拉了。

    也正因為如此,蘇克易倒是比較能理解海漢所規劃的發展道路,隻是在相似的發展軌跡上,海漢要比東印度公司幹得更為出色,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花了近二十年時間的建設成果,遠不如海漢用十年不到的時間所取得的成就。蘇克易每每念及此事,心裏還是頗有些酸味的,甚至認為東印度公司在十年前就應該優先搶占海南島,而不是跑去福建跟大明起了衝突,在一場根本無法獲勝的戰事中空耗了太多的時間和資源。

    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對於國際形勢的看法不免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兩人就剛才從書先生那裏琢磨出來的信息展開探討時,很快就出現了意見相左的狀況。

    “如果此事乃海漢官方所為,以在下之見,恐怕是海軍對當前的待遇不滿,故命人先在民間放出風聲造勢,之後再以此為由讓執委會撥款海軍擴編。”費策賢率先陳述了自己的猜想:“海軍此次在馬尼拉之戰中立下大功,如果再加以民意推動,倒是很有可能讓執委會給予其額外的獎勵。”

    蘇克易聽後微微搖頭道:“費大人所乍一聽的確是有些道理,但若仔細想想,海漢對外擴展過程中對海軍依賴極大,而且過去數年幾乎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什麽時候聽過海軍將領叫苦?而且海軍那幫人自上而下都是戰爭狂人,隻要有仗可打,他們就已十分滿足。你想那海軍司令王湯姆一年能有幾個月在三亞,哪有閑工夫琢磨怎麽玩弄政治手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