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20章 拖延作戰(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4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9:06

    “如果有一個月的時間,那基地的防禦陣地至少可以再增加兩裏長的壕溝和護牆,多修築十個固定炮台,港口也能再建幾個泊位!”

    “一個月的時間,足夠讓朝鮮從南方調集兵馬到大同江平壤城一線駐防了,到時候也能替我們緩解一部分壓力。”

    “到時候遼東的行動應該也已經告一段落,海軍可以撤回來協防,清軍的日子可就比現在更難過了!”

    參謀們對於戰局的走勢都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雖然安州城本身的防禦未必有多強,但隻要依靠大寧江和清川江兩道水脈拖住清軍主力足夠長的時間,朝鮮就算丟了安州也於大局無礙。屆時聯軍封鎖大同江的力度,肯定還會大大超過早先在鴨綠江上的行動,清軍想要安然跨過大同江流域基本是不可能了。得直白一點,海漢給他們劃定的終點線也就到這裏了。

    當然了,在此過程中朝鮮方麵還是會付出非常大的犧牲,不僅僅是再丟一個安州,甚至有可能大同江畔的平壤城都得將江北的部分全部放棄,將人員撤至江南以保全力量對抗清軍。不過隻要能擋下清軍保住朝鮮,海漢軍方相信朝鮮君臣最終還是會默不作聲地吃了這個悶虧。

    至於為什麽要選定大同江作為發動反擊的地點,而不是北邊同樣具備內河通航環境的大寧江流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海漢早就在大同江畔選定了適合構築軍港的地點,並決定依托這裏建立起駐朝軍事基地,在這裏開戰可以充分利用主場之利以逸待勞,無需調動軍隊長途跋涉出擊;二是海漢需要更多的時間在自家基地修築防禦工事,將陣地設在大同江能夠贏得更多的緩衝時間來完成施工;三是大寧江到大同江之間還有兩百裏的距離,在清軍打順風仗的時候尚無大礙,但等他們需要回撤的時候,長途行軍之後還要再次渡過大寧江,那時才將是清軍真正的噩夢。

    但直到目前,錢敦仍然沒有對朝鮮軍方完全透露己方的作戰計劃,一方麵是信不過朝鮮人,擔心會有內奸將消息泄露出去,另一方麵也是希望朝鮮人能在北邊盡可能多地消耗清軍的戰力,到時候在大同江打響的反擊戰也能更加輕鬆一些。

    按照錢敦與王湯姆議定的計劃,要等到清軍兵臨安州城下,才會向朝鮮軍方告知後續的作戰安排。白了就是要以最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戰果,當然了,代價的主體是指海漢聯軍,而不是朝鮮國。朝鮮在這個作戰計劃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差不多就是炮灰了,不過朝鮮本身的國力軍力在海漢看來都十分羸弱,甚至還比不了福建這一省之地,在先前的作戰中也缺乏亮眼的表現,海漢軍方自然就不願帶著朝鮮人一起玩了。

    在清軍滯留大寧江畔的第十二,一支清軍部隊從上遊方向悄無聲息地殺向了朝鮮軍的駐地。在進行了倉促且混亂的抵抗之後,負責守禦江岸的三千朝鮮軍便發生了潰敗,當下便四散逃生。

    這支編製超過兩千饒清軍能不聲不響地渡江成功,是因為他們的渡江地點並不在福建水師和朝鮮軍的防區之內。清軍主力抵達大寧江畔的第三,在意識到他們無法突破福建水師的封鎖之後,便派出了一支部隊去往上遊繞行,而這支軍隊用了足足澳時間,從上遊不設防的地區偷偷渡江,然後再兜個圈子殺了回來。當他們發現駐防在江岸的部隊並非海漢軍,而是朝鮮守軍,便果斷發動了突襲,擊潰了這支準備不足的朝鮮軍隊。

    其實清軍的這種行動方式早就在聯軍的預料之中,許裕拙甚至提前幾日就已經跟朝鮮駐軍打過招呼,要求他們提防上遊地區可能會出現的清軍部隊。但朝鮮人顯然是對這段時日的戰果過於樂觀了,認為清軍每派人渡江送死就已經是攻勢的極限,並不認為敵方會設法穿越山區從大寧江上遊突防。在缺乏準備的狀況下遭遇清軍突襲,潰敗也就難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