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48章 深入合作(3/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7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9:15

    李倧應道:“貴國的軍事援助對我國十分重要,寡人也非常感激,但最讓寡人覺得舒坦的是,貴國對朝鮮的尊重,願意花時間與我們溝通、商議,而不是單方麵地作出決定,希望這樣的態度在今後也能一直保持下去。”

    李倧所的“尊重”,其實在穿越眾看來不過是正常之極的舉動,如果朝鮮不是海漢的盟友,那自然就不會有什麽商議溝通的舉措了,而這種溝通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要讓朝鮮盡可能配合海漢提出的各種要求,到底還是出於利益考量,而並非對朝鮮這個國家有什麽敬畏福

    不過李倧所理解的尊重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方麵,而這就是連王湯姆和錢敦也並不知曉的內容了。整個海漢,可能也就寧崎知道緣由,但他也未必注意到了這種細節。

    李倧所在意的這個細節涉及到了朝鮮國王這個稱號的由來,朝鮮王朝是太祖李成桂在1392年建立,不過他是廢掉了高麗恭讓王王瑤上位,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對李成桂上表求冊封的請求未予批準,隻確認了國號為李成桂擬定的“朝鮮”。

    而真正得到明朝冊封的第一任朝鮮國王,是李成桂的次子李芳遠,而且當時明惠帝朱允炆正與燕王朱棣開戰,為了在內戰中為了拉攏朝鮮站在自己一方,朱允炆才敕諭禮部賜予李芳遠國王誥命。而在他之前掌管朝鮮軍政大權的父親李成桂和兄長李芳果,頭銜僅僅隻是“權知朝鮮國事”,並非名正言順的朝鮮國王。

    而朱棣“靖難”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再次上賀表,朱棣為了安撫朝鮮這個藩屬國,也沒有收回之前朱允炆給予他的冊封,而是再次確認了他的國王地位。於是在此之後,曆任朝鮮統治者都循例受大明冊封為朝鮮國王,但隻能稱王而不能稱帝,隻能自稱為孤或寡人,不能自稱為朕,隻能被大臣稱作大王、殿下,而不能稱皇上、陛下,否則即為僭越。

    但海漢這幫穿越者中對於這些稱謂的標準了解得比較透徹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從一開始與朝鮮打交道,便將李倧的稱謂定為了“國王陛下”。這本來其實是一個的烏龍,也並非海漢有意為之,但李倧注意到這個細節之後,卻將其理解為海漢對自己和朝鮮國的“尊重”,並因此對海漢在稱謂問題上釋放出的

    “善意”產生了好福結果到了後來,諸如金尚憲這樣的重臣也開始效仿海漢,將稱謂改口跟著叫起了“陛下”,這更是進一步增加了李倧對海漢的好福

    當然這種好感的來由,李倧是肯定不會主動對王湯姆和錢敦提及的,所以他們也並不知道朝鮮國王因為這種細節而對海漢有著莫名的好感,即便知道了也未必能理解李倧的這種頗具虛榮感的心思。

    雙方寒暄完畢,便開始切入到正題。這次海漢提出的深入合作議題,主要還是來自政治、經濟、軍事幾個方麵。

    軍事方麵,在經過了前麵這幾個月的戰爭之後,雙方已經基本實現了軍事互信,並且海漢在朝鮮長期駐軍也已成為定局。今後除了向朝鮮出售先進武器之外,為朝鮮培訓合格的軍官,組建新式軍隊,也成為了雙方軍事合作的主要內容。但這些軍事合作項目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的軍費作為支撐,以朝鮮目前的狀況很難達到一個理想的水平,必須要先解決經濟上的問題,才能將雙方的軍事合作堅持下去。

    海漢給出的解決方案,便是讓朝鮮打開貿易大門,允許海漢商人和各種商業機構進入朝鮮境內經營。不僅僅是開個商鋪做點買賣而已,而是要直接介入到某些特殊行業的經營,比如海運、製鹽、冶煉等等,這些原本由官方監管甚至是壟斷的行業,海漢都想加入其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