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50章 政敵(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63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9:15

    然而丁卯胡亂之後,崔鳴吉便因為其主張而被國內視為投降派,頓時聲名狼藉,備受責難。如果不是因為當年從龍有功,李倧看在這份舊情上一直罩著他,換個人早就涼透了。

    以崔鳴吉當年輔佐李倧上位的大功,如果不是他當初的議和言論引發了朝鮮國內的許多不滿,早就應該坐上領議政位子,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鮮官場第一人了。但這位老兄並未吸取早年的教訓,去年朝鮮開始收到風聲,預感到北方的強鄰又準備興兵入侵,他就再次提出了應該通過和談來解決兩國爭賭理論。

    這樣的論調自然是遭到了以金尚憲為首的主戰派官員無情的嘲笑,敵人要的是朝鮮俯首稱臣,這是能談條件的事嗎?那變成了後金的藩屬國之後,要如何向大明交代?退一萬步講,就算朝鮮肯認慫投降,敵人就會停戰嗎?怕不是答應了這個條件,後續還將會有一連串更為苛刻的條件等著朝鮮。

    唯有戰鬥才能救朝鮮,這樣的言論最終還是在朝鮮國內的輿論中占據了上風。當然了,即便是再激進的主戰派,也不會認為本國軍隊可以戰勝清軍,所謂的戰鬥可不是指孤軍奮戰,而是引入海漢援軍之後再對剛剛改完國號的清國宣戰。

    如果主戰派最終沒能請動海漢出兵,那麽崔鳴吉或許還會有一定的話語權,畢竟他的政治主張也不失為一種解決爭賭方案。但海漢不但自己出兵,還拉來了另外三國的軍隊組成聯軍進駐朝鮮,並且在之後這持續數月的戰事中擊敗了清軍的攻勢,這就將金尚憲一派的聲望和權威拉到了頂點,而反之崔鳴吉一派的形象就再次被輿論打成了投降派。

    但這對於在朝鮮官場上沉浮多年的崔鳴吉來並非絕境,在他看來雖然對抗清國的戰事已經結束,但保衛朝鮮利益的鬥爭卻還在繼續。崔鳴吉一派的官員仔細研究過海漢過往在大明的種種事跡,以及與朝鮮交往中所提出的各種條件,認為海漢對朝鮮的一切舉動都是為了最終要從這裏獲得千百倍的回報。嘴上是盟友,但實則在對朝鮮行剝削之舉,朝鮮應當對這種鈍刀子割肉的做法有所警惕才對。

    當然了,崔鳴吉也很清楚朝鮮能夠保住國祚的確是依靠了海漢的軍事庇護,國王對其存在極為看重,也絕無可能在這個時候與海漢翻臉,所以他很聰明地沒有對海漢提出言論攻擊,而是繼續以自己的政敵金尚憲作為攻擊目標。

    從科舉及第開始算起,崔鳴吉已經在官場中混了三十多年,深諳各種政治鬥爭的手段。不過他的對手金尚憲從政的時間比他還早了十五年,禮曹判書兼大司憲,相當於是禮部尚書加禦史大夫,如今更是被國王任命為正一品的左議政,並且是目前空缺的領議政位子的熱門人選,崔鳴吉也絲毫不敢大意。

    在分析了國內的形勢和自己的處境之後,崔鳴吉製定了相應的策略。他認為金尚憲此番得勢的原因主要是請動了海漢出兵,要攻擊金尚憲,就要盡量把他與海漢剝離開來,以免其拉大旗作虎皮,用海漢來做擋箭牌。

    所以崔鳴吉給國王上書進諫的內容,幾乎不提海漢如何如何,隻金尚憲一心求戰,卻對戰後重建毫無準備,應當對當下國內經濟不振,大量難民得不到賑濟安置的狀況負主要責任。

    這種罪名當然根本不可能扳倒在官場根基深厚的金尚憲,但崔鳴吉很了解李倧的帝王心態,深知李倧講究朝堂上的平衡,一直空著領議政的位子沒有讓金尚憲坐上去,就是不想讓朝堂變成了主戰派的一言堂。而他的存在雖然不是那麽討喜,但卻是朝堂上為數不多的敢於質疑和攻擊金尚憲的人選。李倧如果不打算讓金尚憲一家獨大,那麽自己在戰後重新上位肯定是必然的趨勢,如今隻是還差一個由頭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