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79章 軍火貿易(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63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9:29

    在過去的兩百多年裏,李氏王朝統治下的朝鮮國一直都是將大明當作宗主國來對待,就連國王更替也都得要得到大明的認可和冊封之後才算數。究其原因,除了兩國間綜合國力的差距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武力方麵的差距。以至於朝鮮每次在遇到外敵入侵無力自保時,便會第一時間求助大明,讓大明出兵助其停

    在後金崛起之前,大明的庇護還是很給力的。萬曆年間朝鮮爆發壬辰倭亂的時候,十四萬日軍渡海入侵朝鮮,僅一個月就攻陷朝鮮京城,並驅逐了朝鮮國王李昖。而隨後大明也集結大軍進入朝鮮助其托,但這一打就打了七年之久。

    雖然最終是大明和朝鮮的聯軍取得勝利,將日軍趕出了朝鮮,但大明的國力由此大受影響,從此便無力在壓製遼東的後金武裝,給其留下了起勢的空間。

    到李溰懂事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建立了被稱作後金的大金國,並公布了“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反明了。雖然他從所受的教育也是要將大明當作宗主國侍奉,但在他心目中這個宗主國的實力已經不是那麽具有服力了。

    而1627年後金入侵朝鮮,逼迫朝鮮結盟並向其繳納歲幣,雖然朝鮮並未就此斷絕與大明的宗藩關係,但這個宗主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由此也就一路下滑,再也無法達到萬曆年間的水平了。

    而最近這十多年,李溰眼中的宗主國已經是名存實亡的時間居多,特別是在近兩年海漢開始進入東北亞地區之後,對朝鮮的影響力便開始逐漸蓋過了大明。在經曆了今年的這場抗清戰爭之後,海漢已經快要將大明的地位取而代之了,而李溰對於曾經的宗主國,也就沒有再抱著多少敬畏之心了。

    大明的武裝水平,也不過如此——這便是李溰目前心中的真實想法。但他用來作比較對象是海漢,這其實對大明也是頗為不公,如果沒有海漢這個逆的存在,那麽大明在這個時期的東北亞地區依然是非常強大的國家。

    即便是對國際形勢不是那麽了解的李溰,也能想得到海漢為什麽要控製出售給大明的武器裝備,畢竟這兩國表麵上是已經締結外交關係的友好國家,但實際上卻是存在著難以調和的領土紛爭和利益衝突的競爭對手。海漢既要保持對大明的武力優勢,又要從油水豐厚的軍火貿易中賺取收益,那就隻能做這種文章了。

    但李溰覺得朝鮮就有所不同了,海漢與朝鮮之間幾乎不存在直接的利益衝突,而朝鮮也很樂於將海漢尊作本國的新庇護者。在見識過了由海漢扶持起來的幾支盟軍之後,朝鮮也果斷地聽從海漢的建議準備組建新軍。以李溰的看法,另外那幾支入朝作戰的盟軍部隊恐怕就要比這大明的部隊還要強上幾分。如果朝鮮能夠完全按照海漢製定的計劃去發展和訓練新軍,那幾年之後擁有一支勝過大明平均水準的作戰部隊似乎也不是什麽遙不可及的目標。

    隆隆的炮聲將李溰從白日夢裏喚醒,他的目光重新回到靶場上,見幾名明軍炮兵正在海漢軍饒指點之下學習使用這幾門西班牙火炮。其實這種前膛炮的原理大同異,有經驗的炮兵學習起來並不困難,真正的難點還是在於接收這些火炮之後如何通過訓練來熟悉其性能。

    這來簡單,但實際上操作起來並不容易。最大的問題,便是訓練需要耗費彈藥和火炮的使用壽命,訓練成果是要拿真金白銀來換的,而即便是擁有炮兵的部隊,其指揮官也未必有這麽多的經費用於日常操練。

    海漢炮兵在訓練階段的經費投入也不見得就能強過明軍多少,隻不過有了後世的炮兵訓練經驗,相關的訓練手段和效率都要遠勝同時代的競爭者,訓練效果自然也大不一樣。而且頻繁的對外戰事讓海漢炮兵有大量的實戰機會來鍛煉,其戰場跨域了從南海到黃海的廣袤地域,在各種自然環境下執行作戰任務,作戰經驗的積累和戰鬥技能的提升自然就遠勝明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