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84章 中左所城軍演(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5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9:30

    李溰其實很想從這場軍演中挑一些毛病,以證明福建明軍與朝鮮軍之間的差距並不是那麽大,但他很快發現這種想法是徒勞的,這支用錢堆出來的部隊可不是什麽少爺兵,許心素是按海漢戰鬥部隊的標準在組建和訓練他們,又有很多與海漢軍並肩作戰的機會,其實際戰鬥力要遠勝普通明軍,更不用麵對清軍鐵騎幾乎毫無抵抗力的朝鮮軍了。這支明軍在演習中的表現,的確是對得起他們“海漢軍”的稱號。

    這讓李溰不禁想起了在舟山島訪問時聽到的一句海漢俗語: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許心素能靠砸下重金打造出一支強軍,朝鮮卻是因為沒錢而難以讓本國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有效提升。任憑心比高,但最後還是得拿錢話,如果沒有真金白銀,就別想著整做什麽強國夢了,做白日夢還差不多。

    所有人都想效仿海漢的成功模式,想擁有一支跟海漢軍一樣強大的武裝部隊,但真正有條件去實現這種願景的也隻有極少數人。以朝鮮目前的條件而言,想要盡快籌出軍費就隻有兩條路,一是拿礦產和自然資源換海漢銀行提供的專項貸款,二就是效仿當年安南的做法,直接用人口和土地換取武器和其他軍事資源。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朝鮮不願輕易向海漢出讓人口和土地,第二條路大概是走不通了,所以也就剩下抵押資源這條路了。但以此為交易條件究竟能從海漢換得多少武器裝備,李溰也並不清楚,即便是目前最為樂觀的估計,朝鮮新軍的規模也不會超過五千人。

    李溰在舟山的時候與江浙的明軍將領也有過短暫的接觸,他也聽過很多軍頭都想效仿許心素的發跡史,一邊控製地方貿易一邊加強自身武裝,但真正見到正主之後,李溰就覺得江浙那幫軍頭在眼光見識方麵都與許心素有著明顯的差距,也難怪許心素能夠在短短數年中就掌控了一省之地,而江浙的同行們卻難以尋找到一個起勢的突破口。

    最顯著的差異,便是許心素在數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海漢的盟友之一,而江浙的軍頭們雖然與海漢有明裏暗裏的貿易往來,但卻一直不敢像許心素這樣明確地選擇陣營和立場。這種謹慎也就導致他們隻能得到海漢高價出售的武器裝備,卻無法像許心素那樣獲得海漢的信任和更大範圍的支持。僅僅隻是買些火槍火炮,隻能讓部隊提升表麵上的戰力,而許心素每年成批派往海漢進修的高級軍官,派去海外協同海漢軍作戰的部隊,才是福建明軍變得強大的真正原因。

    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去做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朝鮮現在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並且在經過了抗清戰爭之後,與海漢的關係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李溰此次留學能夠看到多少,學到多少,能為朝鮮帶回什麽樣的理念,或許都會對朝鮮今後在軍事領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在看完了曆時一個時辰的演練之後,李溰應邀與許心素一同檢閱了參加演練的中左所駐軍。這個的細節讓李溰想起了早前在大同江觀看海漢軍的軍事演練之後,錢敦也有同樣的安排,看來這福建明軍效仿海漢軍製是真的徹底,連這樣的非戰鬥內容也一並複製過來了,也就難怪其戰鬥力與海漢軍最為接近了。

    檢閱完部隊之後,兩人一起回到中左所城中,在這裏還有一場明會等著李溰。而來自朝鮮的這批留學軍官,也被特許可以入場聽講。

    這場明會的主講人是李溰在本地唯一稱得上熟饒許裕拙,而內容便是福建海峽的戰略意義與國際環境。牆上掛出了從遼東至海南島的大幅海圖,上麵特地清晰地標出了漳州和中左所所在的位置,讓觀眾能一看便知自己所在之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