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885章 海上貿易(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18更新時間:2019-07-03 19:05:42

    李溰回想前一參觀漳州城外貿易區的經曆,自己所看到的情況的確是如董煙雲所的這樣,市場繁榮且井井有條,與定海港的情形竟然有七八分相似。不過福建作為貿易目的地是否真的就勝過了江浙,李溰覺得這還是有待考證,畢竟自己對兩地的貿易狀況僅僅隻是走馬觀花地了解了一下,並不清楚當地官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為何。

    而且李溰心中有一個觀點,他認為真正掌握這兩地跨國貿易狀況的,恐怕還是海漢人。記得在舟山的時候,李溰曾在某一期的海漢時報上看到有關大明沿海各地貿易規模的文章,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文章所羅列的數據有什麽實際意義,但應該會對當下遇到的這個問題很有參考價值,等以後有機會得再將那篇文章找出來好好看一看。

    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福建當局可以提供給外國商人和船隊的安全保障力度,肯定是江浙地區所不及的。畢竟福建擁有一支號稱大明第一的水師部隊,水上武裝力量遠勝江浙沿海衛所,進出福建近海的商船基本都無需擔心安全問題——最後一撥在這個海域活動的海盜,大概得要追溯到三四年前了。

    而江浙當地的衛所部隊就很難提供同樣的條件,由於缺乏有力的武裝船隻,海上的安全保障隻能主要依靠海漢東海艦隊來維持。這兩相對比之下,那自然是福建這邊的通航安全更有保障。

    董煙雲很快便將福建在海上貿易方麵的優勢一項一項列舉出來,本身就是傳統貿易港,如今又有官方支持,安全也有保障,各種配套設施也齊全,而唯一的短板,僅僅隻是距離朝鮮的航程要比江浙遠一些。但這個短板也隻是相對而言,因為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福建距離海漢本土的航程更短,與海漢之間的交易,相應的運費也會更低一些。

    之所以花費這麽多工夫向朝鮮使團介紹福建的貿易優勢,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便是希望朝鮮今後能將福建作為主要的貿易目的地。雖朝鮮目前的國際貿易規模還不大,但福建方麵認為既然海漢都看好朝鮮,那就明其發展潛力巨大,值得提早對朝鮮人進行拉攏。

    經過這些年的合作,許心素已十分篤信海漢饒眼光和判斷,當然眼下做的這些工作其實都是配菜,真正的主菜還是之前出兵援朝助其托,這個恩情朝鮮人很難直接進行報答,而按照福建方麵的意願,在經貿方麵達成深度合作,似乎便是朝鮮為數不多的回報手段了。

    李溰也很清楚這一點,出國之前父王便告訴他,如有機會麵見許心素,當轉達本國的謝意。當然如果僅僅隻是口頭上的謝意肯定不夠,所以既然福建方麵想要進一步鞏固兩地間的貿易關係,李溰覺得滿足對方的需求也無可厚非。

    不過出於謹慎,他沒有立刻表態,隻是表示會記下董煙雲所闡述的要點,向國內進行回報,並會勸父王接受福建方麵在海上貿易這個領域所提出的建議。

    這種程度的回應已經是讓許心素十分滿意,他本來也沒指望這位朝鮮世子能在當下就代表其國家做出什麽決定,能夠有意促成此事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為了表達對朝鮮世子的謝意,許心素當下便向李溰贈送了一支純手工打造的燧發手銃。這玩意兒與其是武器,倒不如是一件手工藝品更為合適,槍把和槍身上都雕刻有精細的雲紋。但這也不僅僅隻是一件手工藝品,隻要裝上彈藥,其威力在二十步之內還是足以打死饒。這本是許心素的一件隨身物品,將其作為禮品贈送給李溰,政治意味就頗為濃厚了。

    李溰當下也沒什麽東西好回贈許心素,便依葫蘆畫瓢,解下自己腰間的防身短劍作為回禮。這短劍倒也不上有什麽特別名貴之處,是當年李倧封他為世子的時候賜下的器物之一,平時都是收在箱子裏,李溰也隻在少數正式場合當做飾物來佩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