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922章(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56更新時間:2019-10-26 10:48:50

    兩輛馬車在過了那條支路之後又往前繼續走了將近一裏地,才重新靠邊停下。薛船主摸摸索索地掏出了一支單筒望遠鏡,從車篷縫隙中觀望遠處官方車隊的動向。

    其實到目前為止,他都仍然無法確定那支車隊的主角到底是不是昨抵達這裏的朝鮮人,完全是根據這種護衛等級作出的推斷。畢竟除了朝鮮人之外,聽還有一批海漢官員隨行陪同,本地出動大批武裝人員進行護衛也是很合理的安排。但這樣一來,這麽嚴密的護衛程度,可就不是他們這幫人輕易能夠挑戰的對象了。

    這其實也是因為事情來得太倉促,根本就來不及做好周全的準備,剛有消息稱朝鮮世子準備離開三亞外出考察,接著便收到風聲隔就從勝利港出發,這麽短的時間,薛船主背後的勢力要在三亞組織一批人手跟在後麵,尋機對朝鮮人下手,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雖然臨時弄了一條船,組織了一幫亡命之徒,但就連帶頭的薛船主對這次的任務也毫無把握,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該在何時何地動手,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們從勝利港出來的時候還勉強能跟住朝鮮人所在的船隊,但快到崖城的時候前麵的船隊突然提高了航速,他們這艘船就被拉下了。緊趕慢趕,才總算在日暮時分趕到了鶯歌海。其實但是他們也不知道朝鮮人所在的船隊是否會在這裏停靠,直到在港口看到了那兩艘船才安下心來,隻是這一行人對鶯歌海人生地不熟,倉促間根本就找不到目標的落腳地,隻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守株待兔的辦法來等目標出現。

    好在這鶯歌海地方雖大但地理環境簡單,隻要守著出縣城的主幹道,也就基本上不會放跑目標了。但當下的問題在於海漢采取的安保措施極為森嚴,薛船主當下找不到絲毫動手的機會。他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冒然出擊,那其實與送死無異,根本就不可能得手。隻能先耐心等待,看事情發展是否會有轉機出現。

    而此時李溰一行人卻絲毫沒有察覺到有危機潛伏在附近,正在羅升東的帶領之下參觀本地的一處模範鹽場。

    “這裏是鶯歌海開發最早的鹽場之一,也是本地最早實現機械化提灌的鹽場!”羅升東很自豪地向李溰介紹本地在鹽場建設方麵的成就:“世子請看,我們這處鹽場是用這種蒸汽機驅動的提灌裝置來將海水灌入鹽池當中,效率要遠遠超過以前使用人工。來人,給世子演示一下!”

    蒸汽機這玩意兒,李溰現在已經不陌生了,在去過三亞市立圖書館惡補一番之後,他甚至大致了解了這種奇特機械裝置的運行原理。但對於這東西能夠將煤炭燃燒的熱能轉化成似乎無窮無盡的動能,依然還是覺得十分玄妙。而海漢人顯然是運用這種機械裝置的行家裏手,不管是帆船、火車,還是眼下用於提灌海水的裝置,都是使用了蒸汽機來作為動力源頭。

    看著海水通過提灌裝置被迅速灌入空鹽池中,毫無疑問這要比腳踩水車的傳統提灌方式高明多了,而且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蒸汽機隻要有煤和淡水,便似乎可以永無休止地運行下去,而人和牲畜卻沒有這麽持久的體力。

    但李溰同時也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海漢大量使用蒸汽機,其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現狀,逼得他們隻能使用這種看起來很複雜的機械裝置去取代人力和畜力。這東西效率雖高,但考慮到造價和使用期間的消耗,以及需要專人維護,其使用成本或許並不比人力和畜力便宜。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哪怕執委會一心想快速推行工業化,但蒸汽機的製造能力依然因為專業勞動力的不足而提升緩慢,由此所帶來的使用成本高昂的缺陷也暫時還無法得到克服。哪怕是號稱不愁錢的鹽場,像這種機械提灌裝置也並未大麵積配置,原因一方麵是成本問題,另一方麵蒸汽機的產能也著實跟不上需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