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20章(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724更新時間:2020-06-20 15:35:05

    當然這條路或許不會太順暢,畢竟據他所知,海漢軍中的升遷都是要靠軍功積累,沒有賣官鬻爵之類的操作,馬家子弟大概也得經曆若幹次出生入死的作戰行動才會爬到有影響力的位置上。所以馬正平希望能多安排幾個子弟加入海漢軍,這樣即便過程中有人在戰場上折損,至少不會輕易全軍覆沒。

    除此之外,馬正平還了解到海漢也會從大明吸收讀書人,經過專門培訓之後便派到海外做官。不過這種考核據頗為嚴格,隻會識文斷字遠遠不夠,而且有功名的讀書人會得到更多優待。

    七大姓家境殷實,自然也培養了不少從文的後輩子弟,其中不乏有考取到功名的厲害角色。不過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大多都是將自己的前途賭在了大明,希望通過家族的財力在仕途上謀一個好出路。要是讓他們去海外的異國他鄉打拚,恐怕十個有九個都會直接否決。

    馬正平在舟山待了不到一個月,便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要從族人中選拔實力出眾的年輕人入籍海漢,或從軍或考官,設法進入海漢官場長期發展。如果這兩條路都不適合的,那便幹老本行,經營家族在海漢的產業。

    當然在那之前,他首先得在海漢選定能長期經營的產業,把架子搭起來,然後從家族選人過來負責經營。

    這馬正平又將段成和宣向明都請出來吃飯,順便向他們請教,自己如果要在海漢這邊尋一些穩定的產業來經營,應該從哪裏下手才好。

    馬正平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向他們問及類似的事情了,宣向明聽了他的意圖之後,便立刻回應道:“馬兄,你若要在舟山經營長期買賣,那最穩定的便是基建和航運了,我記得之前便與你過這兩門生意,不知你是否有去做過了解?”

    宣向明與馬正平的生意沒有衝突,所以給的建議也很直白。舟山當局對地皮管得比較嚴格,外國商人想在舟山大量圈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舟山對外國商人開放的可經營基建項目其實範圍比較狹窄,便是出錢修建港口碼頭及配套的道路、倉儲等設施,然後通過收取使用費來回本獲利。

    但問題就在於這種項目因為必須要按照海漢官方所提出的標準來進行修建,在施工過程中還得接受官方的監督,這些因素會導致前期投資的數目非常大,再加上相對漫長的工期,後續的成本回收期將會非常長,也許要十年八年之後才能收回成本開始盈利,而這對大多數商人來肯定不是什麽劃算的買賣了。

    盡管這種項目的盈利前景並不算好,但也還是會有商人願意攬下這樣的項目,但其目的往往就不是衝著短期盈利去了。這類基建項目對舟山當局來當然是越多越好,外來資本的加入會替官方省下大量資源,所以官方對此肯定樂見其成。

    主動攬下這種項目,很容易就能贏得舟山當局的好感,如果要在這地方長期經營,那麽與官方建立良好關係就顯得尤為必要,投資不動產無疑能夠更好地表明自己在這裏長期經營的決心,這種商家也是官方最為歡迎的對象。

    而且長期來看這種項目絕不會虧本,如果本身還在經營航運業,那麽有自己的貨運碼頭和相關設施就能大大地節約經營成本了。所以宣向明給馬正平提出的建議,便是將港口基建與航運打包,要做就兩樣一起做,這樣會更加劃算一些。

    馬正平苦笑道:“修碼頭,開船行,這可都是大生意,而且投入之後短期內看不到銀子回來,在下實在有些為難。”

    宣向明搖搖頭道:“這些買賣雖然投入大,但長期收益穩啊,而且有海漢守著這地方,平日幾乎沒什麽經營風險可言。雖比不了你們賣鹽那麽好賺,但馬兄你自己要求穩定的產業,那可就沒多少生意能比這還穩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