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34章(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910更新時間:2020-06-20 15:35:13

    當然了,以巴達維亞目前的工業生產能力,要將這些好不容易弄到手的鋼鐵製成盔甲和武器,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海漢所設置的這些門檻,更是進一步地提高了東印度公司自行製造武器的成本,從而起到間接控製其武裝規模的效果。

    海關的惹船看了艙內的貨物,做好登記,便很快離開了。若是別家的貨物,或許還能從中謀一點油水,但這兩條船上裝的是福瑞豐的貨,那可沒誰敢亂打主意了。

    海關的人前腳剛走,後腳荷蘭人便到了。由於這批貨性質比較特殊,東印度公司對此也十分重視,駐海漢公使蘇克易親自出麵趕來驗貨。

    當然了,蘇克易出麵的原因,除了對這批貨物的重視之外,還有便是他聽這批貨是李奈親自押運,所以特地過來露個臉,以表示對李奈的尊重。

    兩人也不是第一打交道了,見麵之後寒暄幾句,李奈便將墨跡未幹的海漢查驗單據遞給他:“手續已經辦妥了,蘇兄可上船查驗貨物,如無問題,接下來便可安排轉運了。”

    蘇克易口中道謝,伸出雙手接過單據,如果沒有這道手續,這些鋼鐵製品就不能合法地交到自己手上運走。

    蘇克易作為東印度公司派駐三亞的代表,已經在這邊待了好幾年了,自然也很了解海漢針對東印度公司所設置的種種限製手段。比如這限製從大明購買鋼鐵製品的規定,擺明了就是要故意抬價而已,而代理商福瑞豐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

    當然了,盡管他對海漢折騰出來的這套限購製度十分不滿,但也不敢輕易開罪福瑞豐,因為除了鋼鐵製品之外,巴達維亞也還有很多產自大明的商品要通過福瑞豐在廣東完成收購,所以盡管明知每次的鋼鐵製品交易都是在給福瑞豐上貢,蘇克易也還是得客客氣氣地跟福瑞豐打交道。

    蘇克易自己當然不會去幹鑽船艙點貨這樣的粗活,一句話便有手下人去操辦了。他自己則留在碼頭上,與李奈談論一下近況。很多人會因為蘇克易以漢人之身為荷蘭人效力而對他感到十分不恥,但李奈算是一個例外,不會以歧視的眼光看待蘇克易,這也是蘇克易對這位李三少爺懷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與大多數人不同,李奈對於蘇克易為荷蘭人效力這事沒有什麽負麵看法,他認為蘇克易雖然是漢人,但生在荷蘭人統治的地方,長大成人後為荷蘭人效力也是經地義的事情,這就跟生活在海南島的絕大多數民眾都加入了海漢籍一樣無可厚非。

    而且與蘇克易這種身份特殊的漢人交流,李奈也能了解到在不同立場上的人對海漢所持的看法,這對他來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這次運來的貨物,應該是要比我們訂購的數量少了許多吧?莫非是佛山那邊出了什麽變故?”蘇克易當然也注意到了報關單據上的數量,聊了幾句閑話之後便將話題拉回到正事上。

    “倒也不是佛山的問題,而是朝廷要征用,能從市場上收購到這些就已經不易了。”李奈輕描淡寫地明了原因。

    蘇克易道:“莫非是大明內亂加劇了?”

    李奈點點頭道:“川陝地區戰事不斷,朝廷下了旨意,開了福建海禁,通商佐餉。另外近期還大舉裁去南京的冗餘官員,以節省開支。在佛山征用民間所產鋼鐵,用於給軍隊打造武器盔甲,也是朝廷近期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這些消息也不上機密,隻要有心打聽,都不難從市麵上了解到,所以李奈也沒打算對蘇克易遮遮掩掩,全都坦然告之。

    實際上大明此時的處境要比曆史上好多了,因為海漢在遼東拖住了清軍南下的步伐,大明也得以能夠暫時集中精力來對付中原腹地的農民軍。李自成、羅汝才等部都接連在明軍手下吃了敗仗,而張獻忠幹脆就在穀城向熊文燦投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