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09章(2/2)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4042更新時間:2021-04-15 00:57:48

    而高雄官府也適時地推動建設與之配套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生產米、麵、油、糖、酒、罐頭等產品。這些商品在市場上出售後所能獲得的利潤要遠遠超出原材料,因此很快便得到了各路資本的青睞,紛紛在高雄投資修建食品加工廠。

    產業的穩定發展和從業人員的收入提升,又為高雄吸引到了更多的移民人口,帶動了服務業、運輸業、建築業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從而讓本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

    “高雄的發展空間要遠比香港這種島嶼貿易港大得多,按照執委會的估算數據,在大員港以南的高雄港和屏東平原地區,如果充分進行開發,僅靠農業就足以養活三四十萬人。而現在當地的人口才不過十來萬,還存在有大量的勞動力缺口。”

    陶弘方在商務部的日常工作中就能接觸到不少有關高雄的信息,在途中也是順便向其他幾人簡單介紹了一下當地的狀況。

    寧子敬道:“據我所知的消息,有很多出身大明的權貴,在前些年都選擇了在高雄投資買地,經營種植園。”

    陶弘方點點頭道:“你的這種情況的確不少,特別是與我國官員結有姻親的那些上層人士,幾乎都在高雄購置了地產。”

    陶弘方沒有具體點明這些人的身份,但在座這幾人都能接觸到內部消息,自然知道他所的是指哪些人。

    山東的馬家,浙江的曲家,福建的許家,廣東的李家……最先在高雄地區砸下重金置產購地的基本都是這些能得到內部消息的關係戶。

    這些家族都與海漢有著極深的利益瓜葛,是大明內部最早投靠海漢的一批社會上層勢力,在海漢高速擴張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大量的紅利。

    特別是像高雄這樣的新殖民區,這些民間資本更是抓住了一開始的空白期,砸下重金參與開發,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大片土地的經營權,這在大明統治的地區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白樂童補充道:“我也看過一些當年的宣傳資料,高雄當地官府為了拉動投資和移民,還真是下了一番工夫,給出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種植園稅賦減免,移民落戶分田地之類的。那個時期大明災人禍不斷,所以有很多百姓通過各種方式被我國運到海外落戶,高雄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地。”

    陶弘方道:“整個台灣島在那個時期接收了至少二十萬左右的移民人口,就連當初隻有一千多常住人口的苗栗,後來也因為人口增長升級為縣治了。”

    這幾人當中,隻有哈建義是在海外殖民區出生,少年時才被家人從馬尼拉送到三亞學習生活,所以對台灣島的這段曆史所知較少,當下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