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737章(2/2)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4326更新時間:2022-01-07 23:22:38

    眾人一番勸說之後,朱子安也就暫且打消了留學的念頭。說到底他現在的情況是人在屋簷下,未來該走哪條路,並不能由他自行選擇,隻能根據海漢的安排,走一步看一步。

    隨同新年一起到來的除了大雪之外,還有談判桌上的好消息。在1656年的首次會談中,使團終於與幕府就多個貿易合作項目達成了一致意見,並且簽署了基於兩國通商條約的補充協議。

    雖然協議內容並未完全實現使團早先所提出的條件,但基本上每一個議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隻是按照幕府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調整。

    在進口關稅方麵,幕府承諾將對列入減稅清單中的四十八種海漢商品調低稅率,但這樣的優待僅限於長崎和江戶兩地。此舉也是為了促使海漢商家將商品販運至幕府直接控製的貿易港,以此來削弱另外幾處雖然獲得幕府通商許可,但卻是由地方藩國實際控製的港口。

    關於海漢所要求的改進貿易結算方式,幕府也同意了在更大範圍內使用海漢紙鈔或通過在海漢銀行設立的賬戶來進行結算。但這個所謂的“更大範圍”,同樣也是限於幕府直轄地區,而不會開放至全國範圍。

    而海漢倡議開設固定目的地的跨國商業船班,幕府則是很堅決地將開通地點限製在長崎港一地。首期將開通長崎至寧波定海港、台灣雞籠港、福建泉州港,山東青島港四條航線,每月兩個船班,從航線兩端對開發出。現階段全部由海漢貨船執行船班,後期再考慮讓幕府下屬的海商加入運營。

    既然固定航線的商業船班要投入運營,那麽在長崎設立專屬港區也就作為附加條件,順理成章地得到了通過。不過幕府對此仍然抱有強烈的警惕心,對專屬港區的地點和建設規模都設置了明確的限製條件,將海漢的經營區域與長崎城區隔離開來,就類似於之前對西方商人所采取的措施。

    不過使團對此倒並不介意,與城區隔離開就意味著周邊還有充足的拓展空間,隻要慢慢經營,圍繞專屬港區開發新興城區,再遷個萬八千的漢人過去定居。等一兩代人之後,這長崎港到底是姓德川還是姓海漢,那可就不好說了。

    但幕府方麵最為關心的軍火買賣,就沒有商業貿易這麽順利了。執委會雖然原則上同意了向幕府出售製式裝備,但對裝備型號和數量都作出了相應的限製,並且價格也是十分昂貴,遠遠超出提供給盟友的價格水平。

    特別是幕府急切想要得到的製式戰船,由於建造能力供不應求,最快也得兩年之後才能交付首船,而且還得先付訂單總額的四成作為定金才能簽約,這樣的條件讓幕府頗為不滿。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