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765章(2/2)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4368更新時間:2022-02-08 23:48:01

    但即便是在明末崇禎年間,漕府下轄的倉儲、造船、衛漕兵丁等在編人員,仍有幾萬人之多。如果再加上運河沿岸靠著漕運體係為生的民眾,那麽這個數字恐怕還得翻上好幾番。

    如此龐大的機構,一旦停下運轉,那麽可能就會影響到幾十萬人的生計,進而引發社會動蕩。而且北方地區仍需從通過漕運從南方輸入物資,所以

    而海漢想要對原有體係取而代之,顯然也不是派幾名官員過去接管,換個衙門招牌就能起到效果。所以海漢在接管江浙之後,也暫時還沒對漕運體係采取行動,依然是讓其保留著以前的編製,照常維持運轉。

    但也正因為如此,海漢的態度大概給某些人造成了誤解,認為海漢因為種種忌憚而無法完全掌控漕運體係,那麽大可借著這段非常時期動一些手腳,謀取私利,或是給海漢製造一些麻煩。

    曹崑在去年下半年一次北上押運糧食的任務中發現,蘇州至淮安的運河上存在著許多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便是途中的克扣和折損計算。以損耗之名在漕運過程中撈取油水,這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但以前有漕府衙門專人盯著,一般不會做得太誇張,各個環節把自己該收的一份好處收了也就罷了,運到北方至少還有八成以上。

    但如今運糧船還沒過淮安,漕糧就已經以損耗的名義被偷偷刨掉了三成左右。據曹崑所說,他在半夜見到當地衛軍有組織地登船卸糧,並且被警告不許對外聲張。

    如果是以前出現這樣的狀況,那承運者肯定要擔責,弄不好還得像曹崑父親那樣賠償損失,但如今在背後組織這種行動的主使者為了不讓事情敗露,已經找到了更好的借口,便是將這黑鍋推到海漢頭上。

    運抵北方的貨物數量不足,是因為途中被海漢查扣了一部分。如果不認繳,那別說糧食,整個漕運都可能會就此中斷。誰要覺得有問題,那就自行去找海漢交涉。

    這樣的理由雖然很牽強,但偏偏很有效。對此感到不滿的人,隻會聽信傳言,把這筆帳直接記到海漢頭上。懷有疑問的人,也未必有渠道能夠查實海漢是否有過這樣的行為。

    漕府衙門已經沒有了向明廷效忠的義務,而明廷對漕府衙門也失去了應有的管製力,整個漕運體係都變成了缺乏監管的黑洞。所以隻要拖上三五個月之後,這些折損就都會成了無法查證的糊塗賬,而好處自然是流進了某些主使者的口袋中。

    最要命的是,即便海漢派到這些地區接管行政事務的官員發現了貓膩,對此也沒有比較好的處理辦法,隻能裝聾作啞。因為一旦要徹查懲治漕運體係,那就會牽動太多人的利益,甚至會影響漕運的正常運行,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如果要因此而影響到大量民眾的生計問題,誰又能擔得起這樣責任呢?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