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47章(2/2)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4234更新時間:2022-08-08 04:25:13

    從蓋州往東北方向行進百裏,  便到了海州衛的治所所在地海城。海州衛是在明洪武年間設立,  下轄五個千戶所,  隸屬於遼東都司,距離都司衙門所在地遼陽城還有大約一百二十裏。

    明朝年間,朝鮮使臣走陸路前往北京覲見,這海城便是必經的一站,而且還形成了一個特別的習俗——曆代朝鮮使臣途經海州的時候,大多會在此以海州為題作詩一首。

    洪武年間,朝鮮使臣李檣詩雲:渤海遺風盡縹緲,孤城跋馬看斜陽。

    建文年間,李詹詩中寫道:高麗亭館今何在,依舊沙頭夕照明。

    萬曆年間,黃世祐途經此地時作詩曰:西北天涯遼野盡,東南山入海州無。

    海城的建築規模要比蓋州衛城更大一些,城牆土坯包磚,周長六裏有餘,高三丈四尺,東南西北分別築有鎮武、廣威、臨清、來遠四道城門。

    城南有寬近百丈的海城河,城北則是一座被稱為玉皇山的山丘。還隔著老遠距離,便能看到廣威門上的城樓了。

    海城河上目前正在興建一座石橋,不過此時尚未完工,一行人也隻能通過渡船抵達北岸。雖然頗為不便,但眾人一路行來,看到這樣一座大城,也不免頗為興奮,想要快些進城一探究竟。

    不過城內倒是沒有他們預期的熱鬧場景,城池雖然不小,但本地人口似乎與蓋州衛城也差不了多少。城中街道有不少商鋪,但大多關門閉戶並未營業,顯然本地的商業也不算太發達。

    劉尚向眾人說明了各種原因,海城在大明統治時期還是相當繁華的一處所在,但滿清占領此地後,將大部分漢人作為奴隸遷走,大大影響了本地的民生。後來海漢軍一路北進,奪取此地的時候,清軍也是先行將本地人口遷離,試圖以此消除海漢軍在這裏獲取補給的可能。所以海漢軍拿下這裏的時候,到手的也幾乎隻是一座空城。

    戰後雖然向此地遷入了一些移民,但繁榮程度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恢複,是以變成了眾人現在所見的模樣,而這也是遼東地區的常態。

    “遼東開發需要引入大量的人口,現階段的勞動力缺口預計在十五到二十萬人左右,我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從哪裏去找這麽多的移民。”陳一鑫毫不掩飾地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北方大區要開發遼東最緊缺的並非資金,而是勞動力。類似礦場或者工廠之類的工業生產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才能開工,但目前海漢在遼東的統治區總人口也才不到十過萬人,海城這樣的城市不免就顯得空蕩蕩的了。

    遼東以北、以西的滿人、蒙古人都並非移民首選,陳一鑫當然還是更希望能夠從南方,或者是大明方向引入漢人移民。但這事做起來卻並非易事,南方要比遼東更為宜居,而且太平得多,即便北方大區慷慨地以田產作為落戶福利,能引來的移民規模仍然遠遠達不到期望值。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