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49章(2/2)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4476更新時間:2022-08-08 04:25:14

    “這個礦場在大明和滿清統治時期就已經在開采了,但諷刺的是,現在由我們接手之後的產能,反倒是不如以前。原因各位也看到了,這裏以前常年有超過三千名礦工,現在隻有不到一千,又缺乏采礦設備,產能就可想而知了。”

    劉尚向眾人介紹了這處礦場的情況,語氣中透著遺憾和不甘,顯然對礦場的生產狀況並不滿意:“我們在朝鮮國大同江流域經營的鐵礦,開采情況都要比這裏好得多!”

    這樣的類比其實並不是很公平,海漢早在1637年就借著援朝抗清的時機,開始接管朝鮮北部的大同江地區,擊退清軍之後便立刻開始對當地的煤鐵礦藏進行開采,時間要較海漢接管此處早了十多年,礦場生產能力存在差距倒也不足為奇。

    不過劉尚以此為例的目的,顯然是要突出本地鐵礦生產狀況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缺口,故意模糊了兩地生產環境的差異。

    這種故意喊苦的方式肯定唬不住了解內情的白克思,不過倒是能夠觸動第一次來到的這裏的年輕人。

    白樂童應道:“北方大區計劃的遼東煤鐵複合產業,靠這樣的生產水平應該是行不通的吧?看來還是要設法盡快解決勞動力的需求才行。”

    寧子敬也補充道:“還有生產所需的礦山機械設備,看樣子也得設法補充才行,光靠人力,這開采效率也太低了些。”

    他們見慣了海漢各處使用工程機械進行開采的礦場,總覺得那才是正常的運作方式,殊不知這個時代除海漢之外的地方,幾乎都是使用這種人力開采的方式。而人力開采雖然效率低下,但也不是一無是處。

    雖說海漢的開采方式效率較高,但除了技術方麵的要求之外,經濟投入也是極大,而且籌備期要比人力開采長得多,光是那麽多的大型礦山機械要運抵礦場,製定開采計劃,完成安裝調試,就得耗時數月之久。而人力開采隻要勞動力到位,短短數日內就可開工,相較造價高昂的機械設備,使用人力的成本也是極低。

    就算海漢掌握了先進的礦山工程技術,在具體的開采方式上,也必須要權衡投入產出的收益,才能做出相應的決定。也並不是每一處礦場,都能像白樂童等人所去過的地方,使用大量的礦山工程機械來進行開采。

    比如海漢早年間在南海的邦加島、勿裏洞島開采的錫礦,由於距離三亞路途遙遠,加之當時的礦山設備也比較少,產出的礦物價值也比較有限,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當地都是采用人力方式進行開采作業。

    而遼東這邊的礦場采用何種開采方式,那也是要綜合考量各種客觀條件之後才能定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北方大區在經費方麵肯定不存在問題,這從登萊地區的礦場運作情況就能看出來。之所以兩地差距這麽明顯,白克思甚至有點懷疑陳一鑫是有意為之,目的便是要突出遼東地區的人口短板,進而促使執委會批準北方大區擴充人口的計劃。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