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51章(2/2)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4242更新時間:2022-08-08 04:25:15

    事實上滿清也並非不知道雙方的差距所在,多年的交戰經驗表明,跟海漢軍打仗最忌諱的作戰環境有二,一是平原,二是攻堅,這兩種環境都能讓海漢軍將火力優勢發揮到極致。

    而清軍唯一的勝機就隻有踞城而守,跟海漢軍打消耗戰。海漢軍的作戰方式對作戰物資供應的要求極高,把戰鬥時間拉長,隻要讓海漢軍的後勤跟不上了,那自然就會選擇休戰退兵。

    但失去南邊幾座城池的經驗也證明僅靠死守還不夠,真到了城池攻防階段,海漢軍拆城防的本事也是很可怕的。沈陽城雖然號稱遼東第一堅城,但也未必擋得住海漢軍的炮火和炸藥爆破。

    所以滿清琢磨出的笨辦法就是盡可能地拉長作戰時間,以消耗海漢軍的作戰物資。在渾河南岸阻擊海漢軍渡河攻勢的同時,也派出小股部隊前往南方,對海漢軍的補給線進行襲擾作戰。

    雖說這樣的笨辦法不免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但也的確起到了滿清所期望的消耗作用。海漢軍一度隻能放慢進攻節奏,以免彈藥消耗過快導致後勤補給脫節。

    與之前的幾次攻城戰相比,海漢在沈陽的攻勢要慢了許多,一方麵是因為清軍加大了戰場投入和抵抗力度,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沈陽距離海漢大後方太過遙遠,補給路線拉長之後,影響到前線的作戰效率。

    作戰物資需從金州,甚至從登萊啟運,運到蓋州上陸,再運至沈陽前線。光是蓋州到沈陽這一段陸路就長達三百餘裏,即便途中沒有遇到清軍襲擾,也至少要三四天時間才能運抵目的地。

    “沈陽戰役是海漢軍成立以來,深入內陸最遠的大型作戰行動。由於無法再通過海運來實現便利的兵力投送和物資運輸,我們的短板也開始在戰場上暴露出來。”

    回想起那段戰事,陳一鑫的臉上仍是帶有一絲遺憾的神色:“如果當時能提前準備更多的騾馬車輛,或許前線作戰就會順暢得多。”

    當時錢天敦和王湯姆親自在一線指揮作戰,而陳一鑫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負責後勤保障。但限於當時的客觀條件,即便是後勤部門傾盡所能,也很難完全滿足前線的作戰所需。所以當時的戰鬥往往是打上三五七天,就得停個一兩天,等待物資補給到位。

    一條小小的渾河,便硬生生攔下了海漢軍。用時半個多月,海漢軍才終於取得突破,在渾河北岸建立起了陣地。

    當然清軍為此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在渾河南岸的傷亡就超過了兩萬人。基本上每天要消耗五個牛錄的編製,甚至是新近投入戰場的部隊,當天就把編製打沒了。期間戰死的各級軍官也多達上百人,所謂的精銳巴牙喇兵也損失過千。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