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四章佳寧案(2/2)

作者:天真的豎瞳字數:6464更新時間:2019-06-30 04:52:03

    事後多次複盤,對於杜奇的眼光和判斷,蓋特還是忍不住驚歎,這次杜奇再聯係,開出來了一百萬固定的薪酬加上10%分紅的價格,蓋特很快就心動了,不過他還是將分紅的要求提升到了0%。

    杜奇當然不願意給出來這麽多的分紅,最終雙方通過爭論,這次隻需要蓋特一個人出馬,杜奇付給他一百五十萬美金的固定薪酬還有10%的最終利潤分成,達成了一致之後,雙方很快就簽訂好了合同,蓋特也飛來香港,開始研究香港的金融規則和佳寧集團的資料。

    現在香港這邊的金融規則還比較混亂,比不上美國嚴密,而就算是以金融監管完善著稱的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都能夠找到空子可以鑽,所以在研究過了香港的一些金融規則之後,蓋特表示這裏的金融監管實在是太鬆散了,相比於美國,這裏完全是堂一般。

    至於佳寧這邊的杜奇收集到現有的資料看起來也很齊全,和李嘉成、李肇基差不多,陳鬆清也是靠開發、炒作地產發家,這幾年香港經濟發展空前繁榮,讓人們把大筆的錢從各個方麵投入房地產,在這個黃金時代,開發商可以掙到成倍的利潤,可以通過預售也就是賣樓花後再建樓,住宅單位的所有權可以多次轉手,在工程完成和入住前,價格就翻了幾倍。

    陳鬆清的第一個地產項目僅投入50萬港元,但最終實現的銷售額卻是60萬港元,在前幾年,每年的交易額都不算太大,平均金額不超過100萬美元,陳鬆青在這些交易裏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收購金門大廈的消息傳出後,一直“默默無聞”的佳寧集團“一夜成名”,成為香港投資界和傳媒最熱門的話題,據資料介紹,佳寧收購金門大廈的消息之所以如此令人震憾,除了出售方香港置地的名氣外,還因為當時香港地產界還從未有過整幢一級商廈出售的先例,而佳寧所開出的近10億的購買價格,在當時的地產交易中,亦屬空前的“價”。

    憑著無可比擬的自我包裝能力,陳鬆清樹立起了自己在地產界良好的信譽,在這幾年時間裏,就連香港的許多經驗豐富的商界老手們都相信,無論陳鬆清承諾什麽,就一定能做到。

    當然,成功的地產商人背後總有一家銀行支持,李嘉成收購和記是因為匯豐銀行相助,而陳鬆清憑著地產工程建立起佳寧集團時,也有一家銀行介入,為他提供了一個“飛躍”的跳板。

    這家銀行就是裕民銀行,作為馬來西亞的國有銀行,裕民銀行當時已在國內組建了協助農民開展業務的服務網絡,向農民提供銀行服務和商業顧問,隨後該行組建了跨國事業部,在倫敦、洛杉磯、東京、巴林、紐約和新加坡開設了分行,為其客戶提供服務。

    但由於香港金融法規不允許該行設分行,裕民銀行便以附屬公司的形式在香港成立了馬來西亞裕民財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於1974年成立,但直到三年前年業務才真正活躍起來,三年前正是陳鬆清發家時間。

    由於這是一家獨立的子公司而不是分行,裕民財務遠離其母公司的監管,這就給了陳鬆清操作的空間,佳寧就是借助這個子公司進行了許多違規操作,才創造出來了現在的佳寧神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