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一章 開機和院線(3/3)

作者:二手男人當自強字數:8126更新時間:2020-12-25 18:34:43

    其實還是黃月泰想太多了,這部片子賺錢已經是肯定的了,隻是賺多賺少的情況了,胡月一共投入了二十來萬,這裏邊還有收購影視公司的錢,按照香江交保底金然後4:6發分賬來算,票房隻要到五十萬就能保本了,至於五十萬?嗬,這個隻是個笑話,王京和胡月都不覺的自己這本子隻能拿下五十萬的票房。

    其實說到這個就不能不說香江電影的院線製度了,十分的操蛋,最起碼目前使這樣的,而且胡月覺得這個所謂的院線製度也是導致香江電影迅速破滅的根本原因,為啥?一個字多!這就導致了香江電影的前兩個特點!多和快!

    香港曆年的電影院數量,最頂峰時是1969年,當時香港的電影院數量達到了恐怖的180家。之後就逐年減少,到去年時僅剩下75家,不過今年又新增開業了5家,所以現在香港一共有80家電影院。

    50年代電影院線是四分五散的時期,由於製作成本較低,主角明星的片酬多1000元,幾家或1—2家影院放映一部影片就可以收回成本,在東南亞地區放映後,便可大收特收。

    60年代,港產片院線製的特點是大工廠製,是邵氏公司的天下,其次是長城、鳳凰、新聯。邵氏和長、鳳、新都有自己的片廠和院線。電影經營方式:製、發、放一條龍。香港叫做大工廠製度。另外.60年代,還有一條麗聲院線,專門發行中小公司的影片

    70年代初,嘉禾公司成立,租賃了幾家影院成為骨幹影院,然後再與幾家影院簽約,成立嘉禾線;當時形成三條港產片院線,邵氏、嘉禾、麗聲。當時邵氏、嘉禾兩條院線排自己生產的影片,麗聲初期由嘉禾經營,後期排映中小公司影片。

    80年代獨立製片興起,出現了製作與發行院線分離的狀態

    1980年金公主開始經營麗聲院線,改名金公主院線,有時還稱麗聲院線。金公主的老板是雷(雷國華)氏家族。金公主公司主要發行影片和經營院線,少量投資製作影片。金公主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影院包底製,減輕了片商的壓力,提高了獨立製片公司排片的積極性和經營的活力。

    一般排在金公主院線的影片都由金公主發行,但是為了幫助獨立公司,不少獨立公司的影片由他們自己發行,一方麵調動獨立公司的積極性,一方麵免收發行費。如:繽繽公司、奮鬥公司、思遠、協力、兄弟、立人等公司都自己發行自己的影片在金公主排片,體現了金公主成立後對獨立製作提供的良好的發展空問。

    結果,一向在金公主院線排片的新藝城,影片非常賣座,使金公主院線的票房收入緊隨嘉禾之後,成為香港第二大院線。因此,新藝城與金公主院線緊密合作,新藝城興旺,金公主院線便興旺,新藝城解散,金公主院線也結束,因此院線與製作是息息相關的。

    了解歸了解,時勢可以造就英雄,而且輕而易舉,而英雄造時勢,難,太難!而且不討好,過了九十年代香江電影就開始沒落,院線盈利下降根本沒有任何投資的價值,而且就目前來講,院線的三大巨頭也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吃力不討好,還得罪人,得不償失,所以胡月根本沒想過打院線的主意。

    至於香江電影的未來?胡月不知道,也無法左右,隻能在在新-浪潮推進黃金時代來臨的時刻為其再增添一份火焰,至於它最終會走向何方隻能天注定了。

    ---------

    ps:第一更送到,第二更會很晚,留著明天看吧,過了十二點如果順利還有一更,補昨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