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8章 第四十九回上(1/5)

作者:眉毛笑彎彎字數:11898更新時間:2021-03-10 10:18:25

    第二日便是九月廿二,顧塘章家懸燈結彩, 屏開鸞鳳, 褥設芙蓉。一概笙簫鼓樂, 隻用清平廣大之音, 通衢越巷,坊市相聞。章由帶著章憲、章柴、章偃、章伋、章瞿在顧塘橋前迎候, 章望帶著章曜、章魁、章軫、章畢、章鬥在大門上迎候, 章霈帶著章霂、章霑在轎廳相候。

    公侯官長等既到,皆先請到清熙堂上就座。大家廝見, 謙讓一番,方入座。最上兩席空出,下麵依敘, 左邊乃是河陽王府、靖昌侯府、恩平侯府、忠獻伯府等公侯, 以及前左都禦史惲嬰、前通政使範桃生、前大理寺卿袁隆、前國子監祭酒李淨、翰林學士盛穎宇、明陽書院山長程葉知等姻親世交。陪客乃是林海。右邊是主位的章霈、章霂、章霑, 江寧禮部尚書魯光、江寧吏部尚書張黎、江寧兵部尚書兼守備將軍紀萬權、應天巡撫廖天晟、江南學政左浦胤、南京國子監司業謝況、常州知府董笠、武進知縣蘇明等官長。陪客乃是黃幸。章望帶領眾兄弟, 隻在堂外侍立。

    一遍茶畢, 河陽王世子起身,率眾請吳太君出來上座受禮。章霈依禮謙遜一番,便命章望率兄弟子侄立刻去澄暉堂相請。澄暉堂這邊,吳太君早有章太夫人、李氏、洪氏服侍按品大妝,章望等奉大轎到, 吳太君便即登轎,一路往清熙堂來。這邊章霈、河陽王世子早率人堂外相接。既入清熙堂,眾人恭請吳太君上座, 然後分作幾班拜壽讚賀。吳太君端坐受禮,不消贅述。

    拜賀畢,河陽王世子又起身奉獻壽禮。這壽禮卻不是慣常禮單上那些金珠寶貝、佛像屏風之類,而是一個紅折兒,寫的一樁樁一件件、實心實惠行的善事。頭一件便是幫扶養老——原來自林如海以孝親辭官,聖人嘉許,河陽王府便在日常的施舍賑濟之外,專設了一個行善款項,以京郊為界,在京人家凡家貧年弱不堪奉老的,王府稽查核準了,每戶每天許以一個時辰城坊灑掃之類的輕便雜務,換取三餐粥米;京郊則多設茶棚,貧民或以雜柴、或以熱水、或以看守時辰換取粥米。這一件下,又注明半年來發給米糧、核準人數。而後舍藥施粥、為無養孤老建長春堂等等也如此,都是一件善事,下注行事時日、施給用度、受惠人口。當堂念了最上頭三條,後頭片言略過,河陽王世子便道:“老夫人慈德,林大人孝親,人皆感佩。見賢思齊,既感佩,便當效仿賢德而作實事。舉手所為,雖是微末,但也不敢不以孝義當先,更不敢忘懷源頭。倘再能博長者一笑,則當欣慰無憾。”

    吳太君一句一句聽了,點頭笑道:“一念至善,一動至仁。老身不敢當源頭之說,隻承望與聖人君子常行善事,同沐昌隆,同享福報。”說著就站起身來,向上揖手為禮。堂上眾人忙都站起,一邊行禮,一邊都道:“您說的句句是理。”禮畢,方才重新還座。

    河陽王世子又命隨從取過一物,奉到吳太君跟前,道:“離京之時家父交予,命今日呈上。”吳太君笑道:“是什麽?請拿出來大家一觀。”原來是錦囊裝的一個書畫卷軸。黃幸、林海早從兩邊走上前來,一人一端執了卷軸,小心翼翼打開。

    眾人凝神,見是一幅工筆的中堂大畫,一眼望去廳宇堂皇、人物繁眾,門楣上“有涯居”三個字雄健飄逸,畫的正是文昭公、文華公外書房冬日裏之情景。其用有涯居裏一幅繪了火燒赤壁的立屏,將畫麵恰隔作兩半:左麵的一半畫著一位風雅長者,身邊團團圍坐的七八個少年學子,老者一手撫須,一手指了立屏作講解分說貌;偏又有兩個不聽講的,一個將身子探出窗外,拿窗杈去勾屋簷下冰淩,一個挨在窗邊,眼望花園池子裏一條叫薄冰凍住的長約尺餘的三桅帆船。右麵的一半畫著一位雍容婦人,將素銅手爐遞給一個少年,少年右手握筆寫字,左手虛握著湊在嘴邊嗬氣取暖;二人身後幾張書桌,幾個少年學子或喝茶、或吃點心、或抱手爐交頭接耳;門廊邊又有一個少年,正同一個褐衣童子伺弄火盆。有涯居四麵,又有屋廊下看茶爐的老倌、通道裏來往行走的管事、院子裏倚著竹帚停了灑掃的仆從,人物總十一二個,身形比例較正屋裏略小一些,然而也個個繪畫精細,神情鮮明,栩栩如生。左上題三個字“冬學圖”,下無跋款,隻一枚長圓小印“萬川歸人”。吳太君讓世子攙著手,到畫前細看一回,笑道:“這是二三十年前的形狀了,不想竟又在眼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