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6章 菩提偈 離間計(3/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466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17

    三人成虎的案例實在是數不勝數,而挑撥離間造成的憾事更是令人心痛不以。

    最有名的離間計故事,莫若周瑜利用“蔣幹盜書”。

    話三國赤壁之戰的初期,有一位人物,就是曹操的謀略人士蔣幹,此人巧舌如簧,自以為非常有本事。曹操領大軍南下江南,欲繳平下,成萬世基業。不巧的是權與劉備不答應,欲以少抗拒操之眾,操孫兩軍擺於赤壁,兩相苦無破敵良策。操手下謀士幹願效忠曹氏,並自願以自己與周瑜的同窗關係去勸服孫權的大都周瑜。周瑜正在為曹氏手下有兩位深得水軍之戰謀略的兩位將軍犯愁,而蔣幹竟然送上門來,周瑜馬上就明白蔣幹的意圖,於是安排妥當。等到蔣幹來的時候,便規定隻準述朋友之情,而不得談論軍事,結果使得空有一身本事的蔣先生沒有揮的餘地,悶悶不樂。酒飽飯餘之後,兩人同塌而眠,到深夜蔣先生清醒過來,便偷看周瑜的公文,現蔡帽、張允呈周瑜願意投降的文書。蔣幹見到蔡、張二人竟然私通周瑜,於是便想,既然過來勸周瑜沒有成功,但現這一大的秘密也可回去向丞相交待。果真周郎借蔣幹之手達到了戰場上不能達到的目的。後來又借該人向曹丞相進獻詐降計、連環計。終於使得周瑜成為千古名人,而蔣幹卻成千古笑談。

    此事《三國誌》沒有記載,完全是羅貫中杜撰的。事實上蔡瑁、張允隨劉琮降曹後,曹操對他們很器重,二人都是壽終正寢的。

    再有一個令人痛心的離間計,是皇太極巧施離間,借猜忌多疑的糊塗皇帝崇禎之手,冤殺明朝大將袁從煥。據皇太極喜讀《三國演義》,此計應師從周公瑾。

    更有甚者,如李牧蒙冤、廉頗老矣、樂毅罷帥、陳平間楚等等,真可謂是不勝枚舉,而且其中的實施者、被實施的對象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之所以會有這麽多的事情也是沒辦法的,畢竟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這世間最難揣測的就是人心。

    離間為什麽會起到效果?前提是敵方必須有“間”可“離”,即存在可以離間的基礎。假如敵方親密無間,上下同欲,離間計斷難成功。

    但是,對於上位者來,何來的親密無間之言?孤家寡人,不外如是,對於任何人都會抱有幾分戒心,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懷疑了。

    這一點對於鮑鴻來應該算是比較好一點的。一方麵係統多多少少有一個忠誠的指標。而更主要的是,鮑鴻對於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是有所了解的,在這一點上麵無疑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采納諫言的時候有認識如此,那些人的話,哪怕是再難聽,那也是忠言逆耳,是絕對為了自己好的。那些人的話是隻能夠聽其中的一部分,需要好好思量一番的。

    當然,所謂諫言這些不過是外在因素罷了,什麽問題都要等到屬下現了再和你提出來,長此以往,你作為領導人的威信何在?作用何在?難道真的僅僅是作為一個吉祥物,作為一個召喚的媒介而已嗎?

    對於係統來,二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然是苦口婆心的開口勸誡。但是對於大臣來,這麽忠貞不渝的人終究隻是少數。

    魏征這個正麵案例不,袁紹麾下田豐可謂是比魏征還要剛直的典型。

    田豐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采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百戰百勝或許不算什麽,對於魏征來,越是勸諫,李世民不斷采納,其實他越是勸諫反而越有信心,越有激情。而對於田豐來,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采納,其中的艱辛,其人的品格真的是可見一斑。(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