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39章 人心不足(3/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542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24

    智瑤無法控製軍隊,想奪路而逃。這時最恨智氏的趙無恤帶兵將智瑤活捉後殺死,還將智瑤的級雕刻上漆,當飲酒之爵。韓、趙、魏三家繼續剿滅、受降智氏的殘餘部隊。智氏的主力部隊在此戰中悉數被殲滅。

    為了免除後患,開始率軍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殺智伯家族二百餘口,下震驚!智氏封邑也由三家平分。晉出公大怒,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卿。韓、趙、魏三卿聯手攻打晉出公,出公無力抵抗,隻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晉出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以後,韓趙魏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史稱“三家分晉”。

    在這裏不得不,春秋戰國的人那點心思還是比後來的漢朝那些人靠譜一些的。

    同樣的是削藩這個事情,晉出公表示直接借兵攻打三卿。當然不能否認這麽做沒什麽卵用,但是不得不人家心思還是比較淳樸的。

    而漢景帝對於晁錯,那完全是沒得比啊。

    晁錯向景帝再次陳述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提議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奏章送上去,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會討論,因景帝寵信晁錯,沒人敢公開表示反對,隻有竇嬰不同意,從此和晁錯結下了怨仇。

    景帝詔令: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晁錯更改了法令三十條。諸侯嘩然,都強烈反對,憎恨晁錯。

    晁錯強行削藩,冒著極大的風險。晁錯的父親勸解無效,服毒自盡。

    景帝下達削藩令十多後,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聯兵反叛,是為吳楚七國之亂。景帝聞知消息,和晁錯商量出兵事宜。晁錯建議漢景帝禦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

    時逢竇嬰入宮,請求景帝召見袁盎。袁盎曾當過吳國丞相,於是景帝問計於袁盎。袁盎認為吳楚七國造反不足為患,並請求景帝屏退旁人,獻策:“吳楚叛亂目的在於殺晁錯,恢複原來封地;隻要斬晁錯,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國,恢複被削奪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亂,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決定犧牲晁錯以換取諸侯退兵。於是封袁盎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

    袁盎獻策十多後,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景帝批準了這道奏章,此時晁錯毫不知情。於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錯家,下詔騙晁錯上朝議事。車馬經過長安東市,中尉停車,向晁錯宣讀詔書,腰斬晁錯,當時晁錯尚穿著朝服。

    雖然最終結果來,景帝很順利的鎮壓了七國之亂,而晉王則被三家吊打瓜分。但是也不難現,對於春秋戰國來,就算是政治多少還是有點節操在裏麵的,到了漢代,隻能要臉,要節操你就輸了。

    那麽話回來,對於百姓究竟是以德為主還是以詐為主呢?其實不用多,除了偶爾被諸子百家那些人洗腦了的君主,才會考慮以德來收攏人心,大多數還是靠詐術吧。

    記得有些家言,三皇不,至少五帝時期可能就開始流傳千術、詐術刷名聲獲取皇位的法了,比如竹書就記載了舜帝的事情,而禹帝的獲得禪讓也有黑幕。

    這個就扯遠了,畢竟隨著諸子百家的思想宣揚初期,還是有一批信眾信奉這個事情的,而且那些農民出身的隊伍,比如英布這種早期盜匪之類的出身,對於繳獲分配如何服眾的問題還是比較了解的。

    所以到底,鮑鴻對於賈詡的法抱有十二分的懷疑。(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