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0章 嶽(3/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330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1

    當然,換個地方也是一樣,什麽台灣之類的,不打回來扯什麽和平?你不打我就罷工!

    不過回過頭來,你要真有那麽大本事,其實講道理皇帝順水推舟就應該應下來了。

    就像最後那波,高宗就有點坑了,那麽多捷報傳過來,你丫的順水推舟看看結果唄,能打贏那屁事沒有,打不贏直接把嶽飛賣了唄。

    當初嶽飛練練戰勝,兀術已經準備渡過黃河回家的時候,有個北宋時的太學生卻要求進見,對兀術:“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且退矣!”兀術忙問:“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太學生:“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

    兀術經此人提醒後,決定暫不過河。而秦檜也早在暗中策劃嶽飛撤軍的事了。他們謀劃的重要步驟是,讓張俊從亳州退還壽春,命令韓世忠穩守淮東,不得繼續前進,駐屯順昌的劉錡遠調江南太平州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置嶽飛於側麵受敵、孤軍無援的境地。就在郾城大捷捷報報上朝廷的時刻,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策動並唆使諫官羅汝楫向高宗上疏,:“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

    高宗遂降詔,令嶽飛班師。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宋廷傳來班師詔。嶽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上書爭辯,大略為:“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大軍先鋒已進抵朱仙鎮,完顏兀術已逃出開封之時,嶽飛卻在一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的班師詔,詔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嶽飛本人去臨安朝見。據學者王曾瑜考證,高宗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複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嶽飛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壓鉗製之下,嶽飛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嶽飛的馬前,哭訴擔心受金兵報複:“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嶽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大軍撤至蔡州時,當地人民要求與部隊一起行動,嶽飛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襄漢。大軍班師鄂州,嶽飛則往臨安朝見。北方忠義軍孤掌難鳴,兀術回到開封,整軍彈壓,又攻取了被宋軍收複的河南地區。嶽飛在班師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悲歎:“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

    嶽飛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陳詞,隻是再三懇請朝廷解除其軍職,歸田而居。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為由不許。

    紹興十一年正月,完顏兀術再度領軍南下。二月,嶽飛領兵第三次馳援淮西。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參與抗金戰鬥

    接下來為了何談,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其實結果都一樣,所以讓他打完再賣掉他最好。

    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嶽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嶽飛冤獄終於平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乃將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為嶽飛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諡忠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