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3章 抽一把(3/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73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2

    起來,政治一直以來都和農業有著絕對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古以來農民的產率和國家的強勝與否都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所謂打仗不外乎就是後勤不外乎就是錢糧,而這其中錢的意義完全不能和糧相比,要知道很多時候俸祿都是直接算多少石的,作為類似貨幣、一般等價物的存在。

    雖然徐光啟這個政治屬性雖然定在9,但是本質上若是能夠把那些著作真正寫出來的話,最終的政治水平至少也是在95以上,徐光啟表示,老子不懂政略,不懂法製,不懂強兵,但是老子就一點就能夠把政治升到一流乃至是頂尖水平,這一個本事叫做‘富國’。

    看到這個,鮑鴻實在是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聽係統的候選列表了,畢竟政治家常有,這種專業人才反而是稀缺的類型,哪怕是回頭用專業的特權召喚進行農業方麵人才的召喚,也不一定能夠召喚到這種水平的人才。

    “第三名候選武將,東晉名將溫嶠,政治91。”

    溫嶠,字泰真,東晉名將,曹魏名臣溫恢的曾孫,西晉司徒溫羨之侄。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之後。溫嶠17歲出仕,由司隸都官從事累遷至潞縣縣令。後任劉琨的參軍,積功至司空府左長史。17年,溫嶠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從此曆任顯職,並與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蘇峻之亂平定後,溫嶠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贈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

    綜觀溫嶠一生,主要政績在西晉末東晉初的動亂年代。南下之前,他輔佐劉琨治理並州,抵禦前趙,盡心效力,安於奔命。南渡之後,曆元、明、成三帝,平王敦、蘇峻兩次叛亂,內涉中樞,外任方鎮,為東晉王朝的創立和鞏固,立下了豐功偉績,充分地顯示出他出將入相、文要武備的過人才幹,誠為挽狂瀾於既倒的國之勳臣。

    兩晉南北朝的這席爾同樣也是鮑鴻的盲區,鮑鴻隻能表示不明覺厲……

    “第四名候選武將,東晉政治家王導,政治96。”

    王導字茂弘,字阿龍。琅玡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曆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早年便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為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後,先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下”的格局。

    永昌元年,王敦謀反攻入建康,欲廢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導不讚同,隻得退回武昌。不久,元帝因憂懼而崩,王導受遺詔輔立明帝,遷任司徒。後王敦病重,王導詐稱其已死,又派軍擊敗王含,最終平定了王敦之亂。事後,進位太保。太寧三年,明帝崩,王導與外戚庾亮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勸諫,執意征蘇峻入京。不久即生蘇峻之亂,後叛亂為陶侃、溫嶠所平定,王導又駁斥了眾人欲遷都的念頭,穩定了局麵。鹹康五年卒,時年六十四。成帝舉哀於朝堂,遣使追諡文獻。葬禮規格同霍光,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這下子,鮑鴻就開始糾結了,96的政治,到底出不出呢?

    講道理這個層次一半時期的宰相都是綽綽有餘了,可是徐光啟那個過了這個村可能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有這個店了,也隻能繼續看看還有沒有壓倒性的人物出來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