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發令(2/2)

作者:任國成字數:6150更新時間:2019-03-10 05:40:25

    經過裁撤之後,各將屬下兵力大幅減少,由二十多萬降到了不足十萬。可是還是裁掉老弱新兵之後,戰鬥力卻更勝以前。

    裁兵之後,多鐸把地位最高、潛在危險性最大的人如李本深、劉良佐部留在了南京附近,以便南京城中的八旗軍能夠隨時監控這些人。

    而對李成棟、田雄這些地位稍次的悍將,則放心使用,將他們派往戰事第一線。不過,這時的四鎮降軍們根本沒有反清的能力。在南京和杭州駐紮的八旗軍是清廷在江南進行統治的軍事基礎,有他們在,降軍們絕不敢輕舉妄動。

    而更重要的是,四鎮降將們此時已不再是“藩鎮”,失去了對地方行政權與財政權的控製,無法再像弘光時代那樣私自聚斂甚至劫掠錢財,他們的部隊所需的糧餉完全依賴於清朝當局的定量供應。同時,手中兵力有限的降將們也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自行募兵,擴大勢力。這樣,降將們失去了跋扈的本錢,隻得乖乖地聽從清廷的調遣。

    完成了綠營兵裁撤降將任命部署之後,多鐸開始第二件事,那就是頒布剃令。

    其實早在南京被阿濟格攻陷的捷報傳到北京,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以為下大定了,於六月初就悍然下令全國男性官民一律剃。並傳令南京,命令“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

    現在杭州攻陷,各地紛紛投降,多鐸認為是頒布剃令的時機了。在多鐸看來,整個江南的士紳百姓都雌伏在八旗兵的淫威之下,正是頒布剃令的最好時機。

    多爾袞和多鐸們永遠也意識不到,清兵伐明如此順利不是因為他們太強大,而是對於絕大多數大明百姓來,根本就沒有家國概念。明也好,清也罷,不過是換個朝廷,換個繳納稅賦的對象而已。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和相當一部分官紳地主生活居住在農村,他們同朝廷、官府的關係主要表現在照章輸賦服役,一輩子沒有進過城的百姓多得很,中央朝廷的更迭對他們來是高皇帝遠。隻要不被朝廷、官府逼急了,就不會起來鬧事,就是所謂的“承平之世”。

    一旦嚴令剃頭,等若朝廷的威嚴直接加到自己腦袋上,其後果可想而知。身體膚授之父母豈可輕易剃掉?數千年漢民的傳承又豈是區區一紙剃令輕易改變?剃了頭,豈不是由漢人變成了蠻夷?

    結果剃令一出,不僅原先準備降清的人立刻改弦易轍,就連已經歸附的州縣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樹幟反清。

    多鐸沒想到剃令頒布的後果如此嚴重,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江南各地立刻爆出了抗清的滾滾狂潮!

    ps:最近訂閱明顯下降,懇請各位書友能夠多支持一二。大家都知道這本書收藏本來就沒多少,作者君本來就掙不到錢,所以還請大家都支持一下啦。一章也就一毛錢,一個月也就花幾塊錢,也不是很多,但是對我卻無比的重要!(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