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拖家帶口的請個假(1/4)

作者:臊眉耷目字數:8292更新時間:2022-01-04 22:44:58

    漢初平元年,一名身穿青色襜褕,頭戴束髻冠,年約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正站在宜城之外,望著這座土牆僅丈餘的小小縣城出了神。

    “漢末……等了多少年,終是來了這南郡。”

    感慨了良久,便見這名為劉琦的年輕人從腰間拿出了隨身的水囊,拔出塞子‘咕咚咕咚’的仰頭喝了一口,歎道:“今後,這一生的榮辱成敗,就要置於這風口浪尖了。”

    早在數年前,山陽郡高平縣劉琦本人便已經在一場大病中去了魂,此時占據這具身體的靈魂,是一名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網文愛好者。

    幾年前,當他得知自己成為了漢末劉琦的時候,心中一半是感到驚詫,一半是對自己身份的自嘲。

    憑良心說,身為西漢魯恭王劉餘後人、六百石北軍中侯劉表之子,劉琦被很多人赤裸裸的羨慕著。

    就這個時代的背景而言,說他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勉強算是夠格。

    但就著後人的評價,他卻隻是一隻含著金湯勺出世的豬——豚犬兒。

    一生幾無作為,被襄陽蔡州宗族蔡氏所逼,遠遁江夏郡,失去了繼承父業的機會,本該屬於他的荊州最終為曹、孫、劉三家瓜分。

    而他劉琦,一生最著名的評價,便是曹操那一句:“劉景升兒子若豚犬爾。”

    委屈活著憋屈死去,死後還要背上一個豬狗小兒之名。

    要認命嗎?當然不認。

    從知曉了自己身份的那一日,劉琦便開始給自己的人生製定了一係列的規劃。

    他認真的學習了他能夠接觸到的每一卷簡牘文獻,勤學六藝,為自己的未來打基礎。

    幾年前,劉琦懇求其父劉表,想動用家族人脈和錢帛,在山陽郡謀個仕途。

    身為以清流名士自居的劉表之子,謀一個出身很重要。

    但這可難壞了劉表。

    別看劉表在雒陽任北軍中侯,但想讓讓劉琦在山陽郡拿到孝廉名額極是不易。

    漢製有令,郡國率二十萬口,歲舉孝廉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不滿二十萬口二歲一人,不滿十萬口三歲一人。

    所率之口代表人頭稅,製律之中所指的範圍是十五歲的成年人,成年人納的稅名為‘算賦’,兒童的人頭稅名為‘口錢’,而舉孝廉察舉者皆為成年男子,故隻計成年男丁的‘算賦’。

    劉琦戶籍所在的山陽郡口六十萬,再核減女眷算賦以及兒童口錢,其郡所率僅二十萬口,每年隻能舉孝廉一人。

    且在被舉孝廉之前,還有一連串的繁瑣步驟。

    重中之重就是要先入太學。

    在太學畢業考試中,被評為“甲”等的補郎或是“乙”等的補吏,分往地方,再由所在郡國舉為孝廉,重新召入雒陽,入郎署,年五十以上屬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是為三署郎,供官吏人才儲備,再重新被放任到地方,可任令、長、丞。

    這一大套步驟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黃金滿籝,不如遺子一經”,兩千石的郡守級望族或經學世襲子弟想入太學,有的可能十二三歲就去了,但尋常人家的讀書人想入太學,很多人甚至熬到死都不可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