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九十四章 視察江陰(1/3)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7272更新時間:2021-04-22 17:16:29

    紹興號是海軍訂購的千噸蒸汽暗輪戰艦的首艦,去年下半年下水並在年底才完成舾裝,經過匆匆海試後就是開始正式服役,而按照首艦名即級別名的慣例,這一係列海軍訂購的千噸戰艦也會被統稱為紹興級。

    之所以首艦用紹興為艦名,理由自然是簡單的,因為林哲的老家就是在紹興餘姚縣啊,用傳統的話來說紹興就是龍興之地。

    紹興號由於是第一首自主建造的千噸戰艦,所有參數上都比較保守,為,全長為兩百一十尺,寬二十七尺,排水量為一千零八十噸,配屬了兩台從法國進口的蒸汽機,共可提供一千零二十匹馬力。

    但是在海試中發現單純靠蒸汽動力的航速過慢,無風時的最高航速才隻有九節,而且純蒸汽動力的話航程也是非常短,而作為對比,國外,尤其是英國人的蒸汽風帆混合動力的千噸左右的巡洋艦都會采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如果是使用風帆並且還是順風的話,航速可以輕易超過十二節,甚至達到十五節以上。

    因此經過一番掙紮後,海軍又是給已經建成的紹興號重新加裝了風帆,如此一來至少在航速上不會比國外的同等級戰艦差了。

    而後續艦也是放棄了純蒸汽動力的打算,重新恢複到了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傳統布局,這也是中華軍在試圖全麵采用純蒸汽動力艦隊的一次失敗嚐試了。

    武備方麵,由於紹興號服役之初,林德機器廠的後裝線膛炮產量還比較小,一開始舾裝的時候是用的前裝滑膛炮,但是隨著林德機器廠的後裝線膛炮開始小規模量產後,就是直接改用了後裝線膛炮,其主炮為一門1857年型180毫米艦炮位於前甲板,另外還有四門120毫米的副炮位於兩舷。

    這款戰艦也是中華海軍第一首自主設計並建造的專業戰艦了,除了所用的蒸汽機還是進口的外,其他的船體以及艦炮以及帆具等都是自行建造的。

    目前該級艦已經服役兩艘。尚有一艘在舾裝中,還有三艘正在建造中。

    本來紹興級這種戰艦是作為純粹的遠洋戰艦設計的,其吃水比較深是不適合在長江航行的,但是自從英法和中華帝國發生軍事衝突後。中華海軍已經全麵退守長江,所屬的戰艦除了兩艘炮艦還活動在閩江外,其餘的已經是全部退入長江,加上長江的下遊,也就是南京到上海段的揚子江流域水深良好。那些數千噸的戰艦都能航行其中,這千噸的紹興號自然也能順利活動。

    紹興號一路南下,由於是順流而下所以速度是相當快,不用一天時間林哲等人就已經是駛入了江陰的海軍基地。

    江陰雖然不是什麽深水的沿海港口,但是自從海軍在江陰修築炮台,用以控製長江航道控衛京畿以來,就是在江陰炮台的上遊的沿江修築碼頭,用以臨時停泊海軍戰艦。

    如今海軍的戰艦基本已經撤回到了長江內,其中除了部分在上海以及南京外,剩下的中大型戰艦基本都在江陰了。

    還沒有進入港口呢。站在甲板上的林哲就是看到了沿江碼頭停泊的一整排戰艦,而一旁的海軍部總長林達標也是向林哲及時解說著:

    “雖然受限於地形限製無法開闊滲水港口,但是我軍規模現在還太小,目前的港口雖然小一些但是也足以停泊我軍的戰艦了!

    前麵的那一排戰艦乃是我軍應用最廣泛,在多次戰鬥中都表現不俗的興吳級炮艦,他們靠後一些的兩艘戰艦乃是我軍前兩年大力建造並服役的大型內河近海炮艦鎮滬號以及鎮蘇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