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九十五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1/3)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8230更新時間:2021-04-22 17:19:18

    該案為第一期五年計劃修正案,計劃打造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八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

    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並不是說建造或者訂購多少船隻,而是打造一支擁有多少船隻的艦隊,也就是說這個計劃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具有延續性的,海軍並不是說建造了六艘戰列艦後就完事了,而是要一直保持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以及八艘裝甲巡洋艦的艦隊。

    而戰列艦是有著服役年限的,這年頭基本五年過後,戰艦就會過時,十年過後基本就得退居二線了,所以要想保持一支艦隊,就必須不斷的建造,並替換那些服役到齊的戰艦。

    而按照萬噸戰艦要長達三年到四年左右的建造周期,哪怕是建成服役後,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並形成戰鬥力,那麽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到四年到五年年左右。

    如果要保持六艘戰列艦,並讓這些戰艦保持在八年以內的艦齡,那麽基本上每年都得開工建造一艘戰列艦,如此才能夠保證艦隊始終保持相當數量最新銳的戰艦。

    林哲看著這份計劃,不由得想起了後世日`本人搞的什麽六六以及八八艦隊。眼前帝國海軍的這份修正案,也可以稱之為六八艦隊了。

    後世的日`本人為了湊出一支六六艦隊來,可是把整個國家都給壓榨幹淨了,後來要搞八八艦隊的時候,更是差點把整個國家給玩殘了,如果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估計八八艦隊還沒有完成呢,日`本的財政就得徹底破產。

    不過這個時代的戰艦在造價上和後世的戰列艦要低得多,一戰前的那些兩萬多噸,不足三萬噸的戰列艦,造價大約是兩百五十萬英鎊左右,比如伊麗莎白號,排水量為兩萬七千多噸,造價約兩百四十萬英鎊。而一戰後期的那些四萬噸左右的戰列艦或者戰列巡洋艦,造價直奔五六百萬英鎊,比如胡德號的造價就是高達六百多萬英鎊。

    但是現在的主力艦造艦要便宜的多,基本都在幾十萬英鎊徘徊,六十年代初期的萬噸的鐵甲艦造價還不到四十萬英鎊,比如1861年的勇士號就是才三十七萬英鎊多點,不過戰艦的價格也是越來越貴,到了1864年服役的阿基裏斯號,造價已經是攀升到了四十七萬英鎊左右。

    等到了現在的萬噸鐵甲艦造價,基本都是五十萬英鎊以上了,再過多幾年的話,估計就是六十多萬英鎊了。

    以帝國海軍的蚩尤級戰列艦而言,該級艦的造價預算兩百二十萬圓,折合英鎊約為四十八萬英鎊左右,而到了嫦娥級裝甲巡洋艦,這艘噸位隻有七千五百噸的戰艦,造價高達一百五十萬圓,折合英鎊約為三十二萬。

    由此可見,現在隨著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同時戰艦越早越大,這戰艦的價格也是越來越貴。

    當然了,這個價格和後世動輒幾百萬英鎊還沒法比,以目前帝國的財力而言,雖然不敢說和英國人那樣每年都服役好幾艘萬噸鐵甲艦,但是保持一年開工一艘的話,還是能夠承受得起的。

    隨著帝國的工業革命持續穩步進行,經濟繼續保持著較高的速度發展,而財政收入也是保持著增長。

    以帝國每年好幾個億的中央財政收入,一個多億的海陸軍軍費來說,拿出幾百萬來建造戰艦還是可以辦到的。

    這就是大國和小國的區別了,國小民寡的近代日本要砸鍋賣鐵才能夠建起一支六六艦隊,而現在帝國要打造一支六八艦隊的話,甚至都不用節衣縮食,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隻是隨著時間的過去,現在帝國要保持一支六八艦隊還很輕鬆,但是等上二三十年後,戰艦的造價飆升到幾百萬英鎊的話,饒是以帝國的財力也估計很難承受,要造艦的話估計都得仔細掂量一番。

    待林哲批準了這份第一期五年計劃修正案後,海軍內部自然順勢改變了相關的計劃,以往的二等鐵甲艦,三等鐵甲艦一律全部取消,代之的是裝甲巡洋艦以及巡洋艦的建造計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