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七十八章 中美勾結(1/3)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8110更新時間:2021-04-22 17:20:10

    在俄土戰爭中,英國人是始終站在奧斯曼土耳其這一邊,這倒不是因為英國人對土耳其有什麽好感,也不是因為英國人和土耳其是盟友關係,而是因為支持土耳其對抗俄羅斯,乃是英國執行歐洲大陸平衡政策的重要一環。

    作為世界老大,英國是不會坐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統一歐洲的,一個統一歐洲的強國,對於英國來說,其威脅性之大遠甚於中華帝國和美國的崛起。

    對於俄羅斯這個傳統強國在亞洲和歐洲的擴張,英國人更是處處警惕和防範,為了遏製俄國人在中亞方向的擴張,英國和中華帝國進行了合作,為了遏製俄羅斯巴爾幹半島、高加索等方向的擴張,英國人也是毫不猶豫的支持土耳其。

    甚至在必要時候,英國人都會親自上陣參加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克裏米亞戰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當時的英國人可是拉上了法國等一票的盟友,然後親自上陣幫土耳其人打仗的。

    現在眼見土耳其要徹底戰敗了,英國人自然不會無動於衷,很快就是做出了身為一個世界老大應該有的反應。

    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很快就是派遣了一支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進入愛琴海,並越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擺出了一副不惜和俄羅斯開戰的架勢,以迫使俄國人放棄進攻君士但丁堡的計劃。

    這種時候,俄國人也是害怕重演1853年的第九次俄土戰爭,因為惹了眾怒而被歐洲列強群毆,所以也是想要就好就收,很快就是在一月份逼迫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議,隨後在三月份簽訂了《聖斯特法諾條約》。

    在這份條約裏,俄國人獲得的利益可以說是空前龐大,主要的核心條約包括四點:

    第一則是土耳其承認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完全獨立,第二則是俄國獲得比薩拉比亞西南部以及阿達罕、卡爾斯、巴統、巴雅西特;第三是建立大保加利亞公國,其版圖北起多瑙河,南至愛琴海;東起黑海、西至奧赫裏德湖,並包括幾乎全部的馬其頓,它名義上隸屬於土耳其蘇丹,由俄軍占領2年。

    最後一點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將會對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開放,也就是說,以後俄羅斯的軍艦可以自由出入黑海並抵達地中海。

    這些條件對於俄羅斯來說,可謂是好處多多,比如說成立的大保加利亞公國,這個公國雖然名義上還屬於土耳其蘇丹,但實際是俄羅斯的附庸國。

    獨立的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也毫無意外,將會成為俄羅斯的附庸國家。

    這個條約如果執行的話,俄羅斯不敢說把整個巴爾幹半島收入囊中,但是卻通過保加利亞公國以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軍艦通行權,能夠把勢力徹底延伸到地中海。

    這種情況自然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和奧匈更是強烈反對。

    奧匈身為一個大半國土都在巴爾幹的二元國家,自然是對俄國強行插手巴爾幹半島,試圖把這些地區斯拉夫化是極度不滿的,而英國則是出於遏製俄國擴張,尤其是遏製俄羅斯麵向地中海、波斯灣方向的擴張的需求。

    當即,這兩個國家就是聯手對俄羅斯施加了龐大的壓力。

    這種龐大的壓力下,俄羅斯人也是不得不吐出了大量的戰爭勝利果實,在經過德國的調解下,簽訂了柏林條約。

    而該條約的簽訂,大保加利亞公國變成了一個小公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也是被奧匈接管,俄羅斯人的軍艦也是不得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可以說,柏林條約的簽訂,縱然是歐洲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一次瓜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英國和奧匈等國對俄羅斯擴張的阻止。

    柏林條約後,俄羅斯和奧匈兩國縱然是沒有徹底決裂,但是分歧已經是不可調和,這三皇同盟恐怕是卑斯麥都沒有信心能夠維持多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