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41章∶消息!風聲!(2/4)

作者:八圓字數:8410更新時間:2023-08-14 12:42:47

    這廝控馬於唐軍主將之前,跳下馬背,跪地說道。

    “乞求將軍慈悲,能否網開一麵放我等兒郎一條生路,此等大恩大德,便是我吐蕃供奉的佛祖也會感念將軍有好生之德。”

    秦曉樂聞言,笑著說道。

    “你等吐蕃蠻族,數次侵犯大唐,累犯天威,雖惡行該誅,然、我大唐乃文明之邦,既然你等願意投降,本將軍便給你等一絲活路,且往城中關押,待得本將軍與吐蕃元帥噶爾·欽陵交涉後,那時再決定你等的去留,於此期間,本將軍可保證投降兵將的性命無憂。”

    吐蕃副將聞言再拜,隨後起身,步履艱難回往已然丟下兵器的軍士中,等待唐軍將麾下二萬軍士分散帶往城中關押。

    ……

    因為吐蕃元帥噶爾·欽陵麾下將領的不作為,使其傳遞軍令拖拉而導致吐蕃軍於吐穀渾至大非城一線騷擾大唐軍鎮的駐軍,沒有及時收縮而被秦曉樂用奔襲的方式大敗,使吐蕃軍兵力損失近十萬,糧草、牲畜、軍械更是無數,吐蕃數戰失利,旋即陷駐紮吐穀渾的另一支有大約三萬兵力的吐蕃軍成了孤軍,隨時有被唐軍消滅的可能。

    噶爾·欽陵接報吐蕃軍慘敗,唐軍約有十多萬兵力,領軍將領乃秦曉樂的消息後,頓時不從容了,他深知這位唐軍的年輕將領可是比薛仁貴難纏得多的人物,此人行事無跡可尋,善於帶兵,其麾下的金吾衛乃是大唐的精銳,如今領兵十多萬應對吐蕃,怕是大唐朝廷此次下了重創吐蕃,收回失地的決心。

    這位吐蕃傑出的軍事、政治家,接報各處傳來的軍情,召集麾下主力部隊的將領,於中軍帳掛著的地圖前,分析秦曉樂率部攻擊吐蕃駐軍一連串的軍事行動,發現就是一個“快”字,每戰決不拖拉,更不戀戰,達到目的便迅速撤退,轉戰另一戰場。

    看清秦曉樂率軍行動的軌跡,噶爾·欽陵大叫一聲:“不好!”

    旋即對身邊的將領說道。

    “駐守吐穀渾的三萬軍危矣!”

    謀士噶爾·讚魯獲悉弟弟噶爾·索倫戰死的消息後,因一直沉於弟弟死亡的悲痛中,除了對唐軍的仇恨,早已失了平日對軍情的敏銳,此時聞得大帥驚叫,接著聽說三萬吐蕃軍危險的話語,趕緊收拾悲痛的心緒,一旁說道。

    “大帥此慮因何而感?吐穀渾駐軍乃我吐蕃精銳,占盡天時地利,不至於因我軍暫時失利而影響軍心,被唐軍圍殲吧,軍報大唐有十多萬軍,下官以為言過其實,如是唐軍主將徐曉樂麾下有如此多的兵力,怎會行以偷襲一地,迅速轉戰的策略,大可率軍與我吐蕃正麵交戰,這才是大唐軍中將領一貫的作風,是也,下官猜測,徐曉樂麾下唐軍不會超過五萬之數,自然不敢與我吐蕃二十萬軍正麵交戰,所以才行各個擊破、襲擾我軍的策略。”

    別說這廝的猜測倒是有些準確,也算得是吐蕃國不可多得的謀士,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徐曉樂的性格,並非是那等循規蹈矩,自信而又自大的唐軍將領,所以,他漏算了秦曉樂領軍的思想,對於戰場情勢的把控,不會呆板更不會墨守成規,而是根據敵我態勢,在毫無規律之中靈活地運用使軍的戰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