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42章∶剿殺!妥當!(3/3)

作者:八圓字數:8338更新時間:2023-08-14 12:42:48

    想吐蕃王朝從吐穀渾依附大唐開始,便致力於將吐穀渾納入自己領地的行動,為此、甚至不惜在大唐與西突厥的戰爭中,接受西突厥歸附並與大唐作對,無非也是想削弱大唐軍力,影響其對吐穀渾的控製,若幹年過去,不知耗費多少吐蕃人的性命和錢糧,好不容易因大非川的勝利而駐軍吐穀渾,得以行使對吐穀渾屬地的控製,短短兩年的時間,便被唐軍反轉戰局,悔不該貪心不足蛇吞象,行派軍騷擾大唐邊關,促使西涼同時作亂的策略,達到迫使大唐因兵力不濟,棄守鄯城、廊州城,使吐蕃據占大唐邊城的目的。

    想到此處,芒鬆芒讚心中感歎。

    “是本王高估了吐蕃的軍力,本王之錯啊……!”

    縱是有千般不甘,卻是萬般無奈,此時的芒鬆芒讚,再不敢拿吐蕃的生存作最後的賭注與大唐繼續硬懟,他得保存足夠使大唐忌憚吐蕃的軍力,求和方能贏得使吐蕃有喘息的時間。

    芒鬆芒讚以大相噶爾·東讚域鬆出使大唐,欲使這位吐蕃能臣在與大唐求和談判時,達到大唐同意吐蕃與吐穀渾和親,請求將吐穀渾的一塊戰略要地劃給吐蕃的目的。

    噶爾·東讚域鬆奉吐蕃王命出使大唐,正是大唐戰爭機器開足馬力,準備揮軍征戰西涼之時,行往大唐京城途中,沿途皆看到有著甲、持械的青壯武士奔走,控馬疾馳的武將,這廝驚懼大唐如此情形,更是害怕此等情形是針對吐蕃而起,使人打探,方得知大唐皇帝正準備禦駕親征西涼,心中稍安。

    聞得如此消息,噶爾·東讚域鬆除哀歎吐蕃消息閉塞之外,對大唐在與吐蕃交戰期間,敢於使軍兩線作戰的實力,更是驚懼,害怕大唐出軍,施行先滅吐蕃,再揮師西涼的戰策。

    這廝到達長安,稍事歇息便知會大唐鴻臚寺丞,言及欲進宮拜見大唐皇帝。

    時、李治接到秦曉樂占據烏海的奏報,過後數日又接吐蕃欲向帝國求和,已然派出使節往大唐的消息,遂率百官從洛陽皇宮移駕長安。

    長安皇宮太極殿上,李治掩飾不住心中的興奮,對諸多大臣笑著說道。

    “秦曉樂;帝國有勇有謀之將也!以區區三萬金吾衛將士,行詭異的兵法之策,使軍善用強而避之,對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策略,殲滅吐蕃軍十餘萬,奪回大非城、烏海城,俘獲敵軍數萬並糧草牲畜無數,請求派軍補充數州城防之事。著令兵部調集兵員往鄯城、廊州、河州接防,奏請朝廷派員接管大非城至烏海一線軍政的提議,諸位卿家以為誰能擔當此任。”

    諸多大臣聞言,興奮上表推薦各自看好的武將,李治皆覺得不妥,卻聽程咬金說道。

    “皇上;臣以為不如使洮河道行軍總管李敬玄兼任此職,並以左武衛將軍、檢校左羽林軍將軍黑齒常之相助,此二人領兵有方,驍勇善戰,如此,當無慮也!”

    程咬金所說,李治聞言,覺得甚合心意,遂傳旨使李敬玄兼任河源都督,黑齒常之為河源副使,節製烏海城沿吐穀渾一線,大唐邊關重鎮及數州城軍政。

    有翰林學士聞皇上口諭,旋即擬旨,使兵部派員傳達皇上旨意。

    便在朝廷商議使何人出任西線軍政大臣,剛剛定下人選,有鴻臚寺丞進殿,應吐蕃大相的請求,稟報吐蕃使節求見皇上之事。

    李治聞言,稍加沉吟,隨後說道。

    “明日辰時過後,朕於甘露殿接見吐蕃使節。”

    此話說過,李治諭令朝廷諸位宰相,參與明日與吐蕃使節求和的儀式和談判。

    諸事安排妥當,李治於殿上繼續言道。

    “薛仁貴;如今吐蕃戰事將告一段落,爾為征戰西涼的元帥,諸事可準備妥當,朕欲傳旨使欽天監觀看星象,定下出征之吉日。”

    聞皇上所言,薛仁貴奏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