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四十七章 鄉村械鬥(1/2)

作者:怕起重複字數:4174更新時間:2021-05-04 19:46:12

    發生在黃河邊的械鬥原本隻是一件小事,但是械鬥過程中一名淡水大學的學生在處理村民糾紛的時候殉職,因為張三還兼任著淡水大學的校長,這事就被報告到了張三手上。

    張三看後心情非常沉痛,這個時代的一個大學生有多寶貴,張三花費了多大的代價才培養出來,所以張三就命人進行詳細查看。

    一查之下情況更讓張三憤怒,這次事件是張三修築黃河新大提的一部分,黃河中下遊已經成為地上懸河,所以越是加高,將來不僅工作量變大,而且風險也隨之成倍增加。

    經過水力專家的討論,大家提出一個修新大壩分流的辦法,就是在黃河大壩外側兩邊隔十裏在修築一條新壩,和下遊不同的是,下遊隻是防止,因為下遊是新河,本來河床就不高,而中遊則是直接分流,汛期的時候掘開大壩分流河水,這樣一來能大大降低黃河的決口可能。

    但是這個計劃的工程量太大,報道張三這裏,張三也猶豫了三天,最後還是決定修!不能把問題都留給子孫後代,當代人多一點努力那麽後世人就多一份福報。

    而且這種方法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後期隻要分流妥當,等到枯水期的時候,可以把河水分到兩邊中間的河床抬高部分也能逐漸挖掉,降低河床高度。

    這個絕對是解決黃河水患的好辦法,至於投入的人力無非是多抓一點奴隸,多提供一點糧食而已,這個工程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張三要求水力部門製定好一個十年規劃,還有五十年一百年規劃爭取一勞永逸的解決黃河水患。

    而論證之後第一步就是把沿黃河十裏內的百姓全部遷走,這樣被占了農田的農民才能有不至於餓著,而遷出的這些人張三正好用來充實河套地區,哪裏有大量的農田,隻要把水利設施修繕一下,就會變成塞上江南。

    本來想法是好的,但是這邊的百姓和山東那邊不一樣,那邊的百姓在張三指揮梁山軍梳理一遍之後,各地的地主都被修理了一遍,而這邊地主和宗族勢力張三根本沒有來得及動。

    張三把百姓遷走,肯定不會把地主也遷走,所以百姓遷往河套,而地主則遷往美洲,為了補償他們將會補償他們十倍的土地,張三覺得反正那邊地多,他們可以招募印第安人租種嘛。

    大部分地主在麵對這樣的政策,和治理黃河這個大口號的宣傳之下,還都是願意配合的,何況土地擴大了十倍,承諾都是上等的農田,『政府』還承諾幫自己尋找異族開墾。

    在胳膊擰不過大腿的傳統思想指導下,大部分人都選擇了乖乖的去美洲了,但是總是有一部分人,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當土霸王當貫了,覺得張三就該遷就他們,不僅自己對抗大漢的搬遷政策,而且還鼓動百姓聚眾鬧事,驅趕毆打大漢的測量人員。

    而這次淡水大學生死亡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張三之所以想調查一下,就是想看看,是誰給了這些人這麽大的膽子敢對抗他的政策,看看這些人背後有什麽依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