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36 各取所需(1/2)

作者:叫天字數:4350更新時間:2021-04-29 11:02:01

    這麽想著,薛國觀看張定國的神態就更和藹了,連帶著對張獻忠的態度也有了改變。這讓張獻忠很是意外,同時也對自己這個義子更為寶貴了!

    延綏巡撫洪承疇在書信中有稟告大約會有投降賊人多少,糧食缺口有多少。薛國觀在心中估量之後,便從南到北開始巡查各地。

    每到一地,薛國觀就讓先行一步的錦衣衛把當地士紳的資料收集給他,大概估算出當地鄉紳的餘糧有多少,然後就下令捐助。先好言相勸,捐助災民其實就是捐助他們自己,否則災民沒有的吃,鬧起來還是當地士紳遭難。

    如果這樣好言好語不聽,那麽他就派張獻忠帶著他的手下翻舊賬了。可以說在大明朝,特別是後期,士紳拖欠賦稅徭役這類是最常見了,幾乎每個士紳都會拖欠,每年拖欠的賦稅累加起來就是一筆巨款了,按以往慣例,這些都會在最後不了了之。這也是為什麽大明後期雖富,國庫收入卻很少的原因。

    這種當地鄉紳拖欠稅賦的事,靠當地官府是很難追收回來的。但有了張獻忠和他的手下,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如崇禎皇帝所預料的那般,張獻忠和他的手下,才不管你這個鄉紳有什麽關係,有什麽麵子,他們隻聽薛國觀一個人。而且一支軍隊,也不是當地鄉紳能抗衡的。

    至於薛國觀本人,他在原本的曆史上,都敢建議崇禎皇帝向京師的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捐助銀兩,如今在皇帝給的底線下,又豈會在意這些地方鄉紳是否不滿!

    對於聽話的縣府之地,薛國觀也不虧待他們,會先調派投降賊人過去,組織大型工程,比如興修水利,修路鋪橋等造反當地的事情。

    這等事情,自然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唯一不高興的,也就是那些被追剿欠賦的鄉紳了。

    當然了,那些鄉紳也有不甘心就這樣被追收賦稅的,可他們對薛國觀沒辦法,就找人往京師遞彈劾奏章。然而,薛國觀是內閣輔臣,不是一般人能彈劾得動的。最關鍵的是,山西地麵在朝廷力量,在之前清算晉商時已經輪過一次,基本上沒什麽勢力了。

    而且這次的行動,其實是皇帝和內閣的決定,在必須要解決投降賊人問題的前提下,彈劾自然不會有什麽用。甚至崇禎皇帝還下旨,誰彈劾薛國觀的,都要一一記錄在案,而後還把彈劾奏章轉交給薛國觀本人,讓他自查。如若是汙蔑,至少彈劾官員的官就別做了。

    這樣的事情,或者在別的省份會比較難開展。可在山西這個地方,卻可以轟轟烈烈地展開。不得不說,賊亂有壞處,可也有利用的一麵。

    崇禎皇帝在聊天群中,從張定國那得到詳細稟告後,便安心了不少。至少這樣一來,那麽多賊人的安置,暫時來說,至少不會有問題了。不過從長遠來說,還是得另有出路才行。而這出路,就是奪取河套平原,安置秦晉兩地的災民去那邊,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崇禎皇帝先放下了晉地的事情,轉而聯係魏木蘭,問她情況道:“你們那邊情況怎麽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