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80 魂兮歸來兮(1/3)

作者:叫天字數:8624更新時間:2021-04-29 11:32:48

    次日一早,旨意一下,全軍開拔。

    在隊伍的最前頭,是李過所部,應該是事先已經有所準備,因此引導著軍隊,引導著禦駕一路前行,並沒有走什麽彎路。

    沒多久,李過親自到禦駕之前,抱拳稟告道:“陛下,前麵這山,就是薩爾滸山了。”

    沒錯,這就是目的地所在。崇禎皇帝領軍前來,就是要到薩爾滸來的。

    一六一九年,也就是大明萬曆四十七年,在二到三月間,發生了明清曆史上影響最為深刻的兩大戰事之一。

    一個是鬆山之戰,當時大明所有的家底,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關外重要的據點也全部損失,甚至連當時的統帥,洪承疇也被俘投降。這一仗,可以說是明清之間最後的決戰,從此大明再也無法出關。

    而另外一大戰事,就是這薩爾滸之戰了。這一場戰事,大明共損失兵力約四萬餘人,戰死將領三百餘人,喪失騾馬近三萬餘匹,損失槍炮火銃兩萬餘支,元氣大傷。後金軍的勝利,不但使其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而明軍自遭此慘敗,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當然了,這是整個戰役的情況。如今崇禎皇帝所在的薩爾滸,其實是當時明軍主力,杜如鬆所領部隊,共三萬多兵力,就在這裏,全部戰死,包括主將總兵杜鬆、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麟,都在戰鬥中陣亡。

    崇禎皇帝看著青山綠水,心中不由得無限感慨。

    如果當年這一仗,要是贏了的話,還會有以後的曆史麽?或者,大明就會少一些戰事,能有更多的精力來治理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南澇北旱了吧?又或者,大明還能挺過這段時期也不一定,又或者,內閣製度最終演變為最高權力機構,皇帝隻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思緒萬千,最終又回到現實,崇禎皇帝一道旨意下去,大半軍卒被派了出去,搜山尋找當年戰死將士的骸骨。

    在原本的曆史上,這些英烈,他們來自於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固原鎮等邊鎮,另外還有四川、廣東、山東、陝西、北直隸、南直隸、浙江等省份,甚至都還有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他們遠離家鄉前來剿滅窮凶極惡的建虜,可最終卻戰死異鄉,為國捐軀,埋在了遠離家鄉的窮山惡水間。

    可在這個位麵,朕已經打敗了滿清,為你們報仇,也算完成了你們未曾完成的事情,大明重新踏足遼東。

    你們為國捐軀,朕從未忘記,如今,朕來了,朕來接你們回去,接你們去大明忠烈堂,享受大明的香火,與國永存!

    崇禎皇帝想著,思緒又回到現實,看著眼前的大山,心中卻是知道,就算知道當年發生戰事的地點,可經過了快二十年的時間,估計也找不到多少烈士的骸骨了。這一片,或者應該劃為禁區,建一座大明烈士紀念碑吧!

    他一直想著這些事情,其他人,在這特殊的地方,同樣也是感慨萬千。

    真要說起來,當年薩爾滸之戰,大明出動軍隊達十多萬人,比今天這次要多。可那一次,卻成就了建虜的威名,那麽多同袍戰死在異鄉。而如今,皇上禦駕親征,滅滿清,隻是在旦夕間。幾乎是大軍一到,便是大勝一場!大明軍旗所指,便是摧古拉朽,勢不可擋,也無人可當。滿清那些威名赫赫的奴酋,全都自殺的自殺,被殺的被殺……

    仔細地搜尋著山間遺骸,毛承祚等人的感受又特別地深刻。想當年,他們東江軍是遼東大地上不願受建虜欺壓的百姓、逃卒組成。軍中所有人為了向建虜報仇雪恨,雖條件艱苦到了極點,卻依舊奮力殺敵。想當年,戰死疆場的不知道有多少,那個時候,甚至都沒想過死後的事情。

    然而,沒想到,皇上竟然會惦記著當年戰死的同袍,在打下遼東的第一時間,沒有歡慶,更沒有凱旋,班師回京,甚至在戰事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計劃了要來接昔日戰死同袍回家。李過直接奔襲撫順,便足以說明皇上的一顆心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