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99 土司之議(1/3)

作者:叫天字數:8462更新時間:2021-04-29 11:33:38

    旨意傳下,沒多久,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在掌印太監曹化淳的引領下,到達了文華殿內。幾乎與此同時,首輔溫體仁,領著內閣輔臣也到了。六部尚書,倒時候陸續而至,不過都是剛接到旨意,就趕過來了。時間上也相差不多。

    崇禎皇帝到了之後,便把雲南和安南的情況說了一遍,而後嚴肅地問道:“土司屢有反叛,對此,諸卿有何看法?”

    文華殿內沉默了一會後,溫體仁是首輔,當先表態道:“陛下,改土歸流之策,觸動土司利益甚大。洞吾一戰,叛亂的那些土司,全部改為流官製。這一次是多達六個之多。在雲南境內,當有不少影響。臣以為,如若朝廷明確,忠於大明者,不會有改土歸流,則土司之心定也。鎮壓普名聲之亂,也是易如反掌!”

    他開了頭之後,戶部尚書畢自嚴也出列奏道:“首輔所言極是,如此一來,不費朝廷一兵一糧,光是用周邊土司之兵,就能平定阿迷州之亂。甚至可以令這些土司出兵安南,鎮壓叛亂,也不是沒有可能!”

    禮部尚書徐光啟,如果在原本的曆史上,此時的他,已經是重病亡故。但在這個位麵上,沒有那麽多操心的事情,皇上還推廣科學知識,推廣高產作物,這極對了他的胃口,使得他身體竟然不錯,精神奕奕地,一點事情都沒有。

    他在前兩年的時候,作為推廣高產作物的欽差,曾去過安南,因此對安南的了解比較多。雲南土司這邊,他倒是沒去,當時是從安南直接去了河套的。因此,他沉吟之後,跟著出列奏道:“安南南北對持久矣,老臣估計,如若沒有外人挑撥,南方阮氏斷然不可能如此破釜沉舟,賭上了全部,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甚至還不惜挑動雲南土司叛亂。”

    司禮監的太監一行人中,為首的曹化淳在暗地裏瞅了好幾眼皇上,等到徐光啟說完之後,他也出列奏道:“陛下,奴婢以為,徐尚書所言極是,這些土司安撫使等蠻夷臣子,但有一點實力,便會蠢蠢欲動。不管是有人挑撥也好,還是有其他由頭也罷,他們就是一群喂不飽的白眼狼,趁著主人不注意,就會露出牙齒,不服管教,甚至反噬主人。”

    說到這裏,他停了停,提高了嗓門,鄭重地尖聲奏道:“奴婢以為,改土歸流之策不可變也!”

    比起外臣,哪怕是溫體仁對崇禎皇帝也已經很了解了,但也不及曹化淳對崇禎皇帝的了解。也是因此,雖然首輔提出了看法,但他卻提出了和首輔完全不同的意見。這一點,別人或者有點詫異,不知道他為何和首輔這麽唱對台戲,但他手下那些秉筆太監,卻大概猜了出來是什麽原因。

    因此,他手下的那些秉筆太監,都一個個跟著出列,用他們自己的話,來附和曹化淳的看法。

    頓時,文華殿內,就有了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是以首輔溫體仁、戶部尚書畢自嚴為代表的,覺得改土歸流影響太大,如果朝廷能明確不主動進行改土歸流,也就是土司自己不作死,就不會對其進行改土歸流,這樣的話,雲南土司之亂能很快平定,甚至安南之亂都可以借助土司之手來平定。

    第二種意見就是司禮監全體太監的意見了,他們認為土司之所以屢有叛亂,就是因為土司這種製度所引起的,因此,朝廷必須堅決貫徹改土歸流,以絕後患。

    而徐光啟則是有點鬱悶,他隻是對安南發表了看法,卻被曹化淳給借用,好像他是站在了司禮監這邊了。

    始作俑者崇禎皇帝,倒是不動聲色,並沒有開金口斷優劣。說句實話,底下這些臣子其實都沒有說錯,無非是溫體仁這一派,著眼於眼前,針對阿迷州和安南的叛亂,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對策;而司禮監曹化淳這邊,則是對於土司這種世襲製度的認識,著眼於未來,覺得要堅決廢除這種國中之國的前朝遺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