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16 明暗兩套(1/4)

作者:叫天字數:8686更新時間:2021-04-29 11:34:44

    對於大明朝來說,是言論自由的,至少不像滿清那樣會搞文字獄,說錯一個字,或者是寫錯一個字,甚至是什麽詞有歧義,都能招來殺身之禍。

    崇禎皇帝也沒有想著,因為一篇文章就要喊打喊殺的。因言獲罪,不是大明的風格。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嘴長在別人的身上,如果隻是一味的堵,那是堵不住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肆無忌憚,毫無顧忌的抨擊朝政!

    其實對於古代人來說,朝野的議政暢通與否,是衡量一個君主是否開明的重要標準之一,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會受到文人的好評,畢竟輿論是有文人所掌握,曆史也是由文人來書寫。

    大明從開國以來,對於言論的自由一直是非常重視的,就比如說太祖皇帝給予禦史言官不以言獲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在崇禎皇帝看來,太祖的初衷是好的,但定下的這個規矩卻被文官玩壞了,用到了黨爭上麵,用到了排除異己上麵。由此,他一改太祖以來的規矩,禦史言官凡有彈劾,必須有真憑實據才行,為此,甚至革新都察院,增加都察院下屬機構和人手。

    這張溥雖然在江南士林中,在官宦子弟中有不小的名氣,但那又如何,朕連禦史言官都給治了,難道還治他不得?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便回複東廠提督黃承恩道:“張溥既然寫了文章廣為傳播,你們東廠就問他一問朝中有嚴嵩到底是指誰,如若沒有真憑實據口無遮攔,公開汙蔑造成惡劣影響,他就必須為自己的話負責。聯係學政,革其功名,以示懲戒。”

    “奴婢遵旨!”王承恩一聽,連忙回道。他心中自然知道,那張溥就是信口開河,以為會和以前那樣隨便說而沒有關係。嗬嗬,開革功名,這書都白讀了!

    下完這道旨意之後,崇禎皇帝想了一想,就又吩咐王承恩道:“周延儒身為在野官員,卻任由士子誹謗朝政,不正確引導士子,做一個大明的有用人才。此等行為,有失為官之道,著東廠記錄在案,以觀後效。”

    說到這裏,他忽然心中一動,除了吏部對官員進行考核之外,東廠這邊也應該對官員,甚至那些準官員,比如舉人之流也進行調查,凡德行有汙者,以後在官途上就給他們打個問號!

    這個事情,也就是私下調查文武官員,東廠也不是沒做過。不過以前的時候,並沒有係統地去做。如果真要按照設想去做的話,這個工程也會很浩大。

    崇禎皇帝認真想了一會,覺得這個事情還是有必要讓東廠去做的。武官方麵,則由錦衣衛那邊去建檔案。這麽想著,他就分別聯係王承恩和劉興祚,讓他們把這事辦起來。當然了,廠衛這邊,要暗地裏進行。到時候,和兵部、吏部的考核進行明暗結合,對文武官員進行考核之。

    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間,還有七天就要過年了。也就在這個時候,征遼大軍終於到了京師,浩浩蕩蕩的幾萬大軍,就暫時駐紮在京師城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