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75 煎熬(1/4)

作者:叫天字數:10906更新時間:2021-04-29 11:37:29

    崇禎皇帝此時才剛到揚州,便收到了包頭巡撫楊嗣昌的稟告,於是,他萬分抱歉地通知田貴妃,不好意思,這次揚州探親之旅要取消,他必須得立刻趕往京師處理緊急事務。

    田貴妃聽了,不但沒有一絲不高興,反而非常讚成崇禎皇帝要以國事為重,隻是要求,下一次一定要陪她回揚州一趟。

    崇禎皇帝自然想都不想,就答應了。此時他的心思,已經全在北方了。

    自從遼東被收複,滿清被滅之後,大明北方已經沒有敵人。大明的重心,其實是轉到了藩王封建海外這個國策上,重點則是南洋。

    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安南、南掌、吳哥,甚至和莫臥兒王朝都有戰事,而再遠一點,呂宋也已經被打下,接下來的大概率大戰,就是南洋和西方殖民者的戰事了。

    但是,這些南方的戰事,都是以南方軍隊為主。這個時代,要是調北方軍隊前往南洋這邊的話,不要說和敵人打仗,光是水土不服的非戰鬥減員,就不是大明能承受得起的。

    這也就是說,大明以前重點建設的軍隊,也就是九邊重鎮的軍隊,基本上就成了擺設,丟在那裏閑著了。這個,並不符合大明的國家利益。軍隊要是不打仗,就算平時再有訓練,戰鬥力都會衰減的。

    因此,崇禎皇帝也一直想給北方軍隊找事幹,因此,他還特意埋下了衛拉特蒙古的伏筆。沒想到,竟然這麽快就有了回報。不趁這個機會,讓北方軍隊動一動,就虧了那麽多軍餉了。

    不過北方軍隊一旦大規模出戰,那就不止是軍餉的消耗了。因此,崇禎皇帝必須先算一算這個出戰的成本和收益,看怎麽樣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崇禎皇帝在聊天群中,當機立斷地吩咐楊嗣昌道:“衛拉特蒙古乃是朕之藩屬,如今遭遇危難,朕絕不會置之不理。卿且派人聯係鄂齊爾圖汗,告訴他,大明立刻整軍備戰,救援衛拉特。隻是大軍開拔,還需錢糧軍隊調撥,需要他再堅持一二,等待大明軍隊到達!”

    楊嗣昌得到這份旨意,不由得大喜,總算有了獲取軍功的機會了。就不信了,這次往西出兵,還會沒有自己這個包頭巡撫的份!

    正在這時,崇禎皇帝又補充道:“鄂齊爾圖汗身負重傷,可速來大明,朕派遣最好的禦醫去草原,為他醫治傷勢。”

    在吩咐完這些之後,他又立刻通知九邊重鎮的巡撫總督,清點可用人馬和錢糧,並同時也通知內閣首輔溫體仁,讓他也清點朝廷的錢糧,他要知道,以目前朝廷的能力,能支持大明在北方發起多大的戰事。

    雖然此時沒有準確的數據,不過崇禎皇帝心裏其實也有點數。這幾年,大明開海,由冷麵閻王孫傳庭的主持,所收稅銀都抵得上以前的國庫總收入,甚至還要多了。

    而在南方發動的戰事,則多是用了各地藩王的錢糧,朝廷付出的內容並不多。但是,好處卻有很多。不但藩王所占的大批糧田,在經過拍賣之後,不影響祖製的情況下,成為了稅收田,更為重要的是,藩王新建,分流了大量的災民和流民,減輕了大明內部的壓力。

    原本曆史上,最終壓垮大明王朝的民亂,自從陝西流賊被鎮壓,藩王封建啟動之後,就壓根沒有形成什麽氣候,極大地緩解了大明的財政,也讓大明各地的民生免遭破壞。

    另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好處,就是藩國新建,又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大明王朝隱藏在民間,被藏在地窖中的銀兩,也被調動了起來,參與到了商品生產、流通和藩國的建設中去。這個經濟活動所帶來的好處,在短期內還不明顯,但對於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來說,已經確信,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帶動大明的經濟騰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