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4章 行為藝術和吃貨(1/2)

作者:卡爾貓字數:4826更新時間:2021-03-04 07:09:48

    大胖黑貓卡爾的舞姿真是太滑稽搞笑了,一曲下來,人們已經把他們圍的水泄不通,帽子裏的錢都快裝不下了,一個小夥子給了他們一張50美元的。

    皮皮蝦剛把大麵額的紙幣收藏進衣服兜裏,就看見從大都會那邊來了一群人。

    前邊走著的是一個帶著眼鏡的禿子,他是從龍國來的攝影藝術家老六和行為藝術家蔡籽,後邊跟著有20多個流浪漢,老的年輕人都有。

    他們是看見這裏圍了一堆人才過來的。

    攝影藝術家老六看見是一人一貓在賣藝,馬上叫他們倆跟著他們一起去吃飯。

    走到前邊的一個小廣場就有吃的有喝的,全部由他請,也是要做一個資助流浪漢吃飯的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概念的界定,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工作,因為它與眾多的藝術傳達方式之間有相互交叉、重疊的錯綜關係,在行為藝術發源地的西方,因興趣、流派、觀點的不同而呈現豐富的多樣性。

    現實的藝術創作活動,以獨特生動、鮮明、具體的視覺方式,在提醒著人們,理論概念的分辨,往往是在實際現象之後。

    正因為這樣,如果我們對90年代迄今為止發生在龍國大陸的種種涉及到上麵所提藝術活動的現象和事件做一番回顧和評估,或許我們對什麽是行為藝術會有一個建立在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基礎上的清楚認識?

    一人一貓又聽到蔡籽用英文跟他們說著。

    “走吧!去支持支持老六……”

    “做的行為藝術,他要拍成圖片,在美術館裏展覽。”

    他們倆一聽高興了,此行的目的不就是要在流浪漢之中找出鮮花惡魔安吉爾嗎?

    皮皮蝦把零錢往書包裏一倒,背上吉他,抱起卡爾就跟著老六他們來到小廣場。

    剛才皮皮蝦問卡爾有沒有嗅到安吉爾的味道?卡爾搖搖大貓頭。

    嗅到一種別的味道,是從另一個流浪漢身體上發出來的。

    小廣場上已經搭建起了白色的帳蓬,中央公園裏的人越來越多,太陽已經落進了大海裏。

    號稱紐約的“後花園”的中央公園,不隻是紐約市民的休閑地,更是世界各地旅遊者喜愛的旅遊勝地。

    1850年新聞記者威廉·布萊恩特在《紐約郵報》上進行公園建設運動之後,1856年費達科和康迪瑞兩位風景園林設計師建成了此公園。

    中央公園坐落在摩天大樓聳立在曼哈頓正中,占地843英畝(約5000多畝),是紐約最大的都市公園,也是紐約第一個完全以園林學為設計準則建立的公園。

    “哥們,你是從哪裏來的?”

    藝術家老六問皮皮蝦。

    “香港!你呢?”

    皮皮蝦回答,又反問。

    “北京!”

    “怎麽稱呼你?”

    老六問。

    “大家都叫我皮皮蝦。”

    “這隻貓叫卡爾。”

    皮皮蝦給老六介紹。

    “這隻喵應該叫黑超酷!”

    “多好玩!他是不是特愛吃肉?”

    “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吃小龍蝦?一會兒飯店都給咱們送來了。”

    藝術家老六,好像是個先知,把我們倆的愛好都猜到了。

    他肯定也是個吃貨,不是吃貨為什麽偏偏要做這種行為藝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