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410 先拆了再說(4/4)

作者:鯰魚頭字數:8312更新時間:2022-10-05 09:17:52

    德軍被擊傷的那輛“虎王”,戰鬥結束後被盟軍拖回營地。

    如果可以的話,馬樂很想把這輛“虎王”拖回南部非洲拆解。

    可惜不現實,美國人盯得很緊,馬樂要是想把“虎王”弄走,估計小巴頓會翻臉。

    小巴頓心情很糟糕,包括之前的進攻在內,第3裝甲集團軍在聖羅已經損失了近2.5萬人,這比英軍的損失更嚴重。

    小巴頓雖然對於裝甲兵指揮很有心得,作戰的時候卻還是改不了猛衝猛打的習慣,即便麵對德軍的嚴密防禦,小巴頓也命令部隊絕不後退,就算犧牲再大,也要把德國人活活推死。

    “這玩意兒沒多少技術含量,就是單純的堆防禦,德國人的發動機有點弱,標準的小馬拉大車,估計這坦克就算在公路上,速度也很難達到每小時二十公裏。”重裝401團的後勤主管吉姆·科勒是工程師,對於坦克技術很熟悉。

    “這玩意兒有多少噸?80?還是90?”第51裝甲師的安德魯上尉同樣是技術軍官。

    “最多七十噸,搞不懂德國人為什麽不把重量控製在50噸左右,那樣性能會更均衡。”吉姆·科勒難以理解。

    德國工程師其實也知道速度對於坦克的重要性,奈何小胡子需要的是一款防禦力超強的重型坦克,所以德國工程師們隻能拋棄機動力,拚命堆防禦。

    這就是領袖的作用了。

    在電台演講,小胡子絕對是行家裏手,感染力強大的不得了。

    指揮軍工部門生產就不擅長,設計武器裝備更不擅長,偏偏小胡子到處伸手,提出一些嚴重不合理的要求,既浪費了寶貴的戰略資源,又影響到了德軍在戰場上的表現。

    世界大戰爆發前,小胡子還力主發展飛艇部隊呢,完全不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艇已經被戰鬥機淘汰。

    德軍一帆風順的時候,後果還不算嚴重。

    現在惡果終於集中爆發,“虎王”就是德國垂死掙紮的縮影,以德國現在的能力,就算敞開生產“虎王”,也造不了幾輛,生產“虎王”的克虜伯工廠,一直是盟軍的重點轟炸對象。

    從去年底定型到現在,“虎王”隻生產了280輛。

    “就算德國人生產速度更快的坦克,德國也沒有足夠多的油料——”安德魯暗自慶幸,德國人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活活耗死的。

    如果德國有足夠多的資源,或許俄羅斯根本撐不過1941年冬天,等德國人解決了俄羅斯之後,肯定會全力以赴對付英國。

    到那時,恐怕英國王室就真的隻能流亡加拿大了。

    “感謝上帝!”吉姆·科勒也慶幸,“虎王”的技術含量其實還是很高的,並非一無是處。

    這輛“虎王”隨後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回英國本土拆解,英國人對此尤其熱衷,溫斯頓甚至為這輛被重創的“虎王”支付了20萬英鎊的運費,隻為獲得參與拆解“虎王”的機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