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1/2)

作者:王雨字數:5326更新時間:2021-03-23 16:47:49

    這場鎮附近的地裏都種有莊稼,各背了一個孩子的他倆就走過大榮橋,沿了河岸上行。

    走一陣,寧徙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老憨,我們上山,山上的荒地一定多。”就朝荒山林地走。

    地勢越來越高,寧徙氣喘籲籲,走著,停下步子,眼前閃現出老家那重嶺疊岡的望月嶺的景象:“老憨,你看這裏像不像我們老家那地勢?”

    老憨皺眉看:“說像也像,說不像也不像。”

    寧徙說:“你見過我們閩西那土樓吧?”

    老憨道:“豈止是見過,我還修過那土樓,我是木匠。”

    寧徙大喜:“你是木匠啊,好。老憨,你看這片山林地,活像一張老大的椅子,要是我們在這‘椅座’處修建一座土樓,你看像不像我們老家?”老憨道:“那就像,像。”寧徙說:“就是這裏了。”

    中國的民居有四合院、圍龍屋、石庫門、蒙古包、窯洞、竹屋,而掩藏在崇山峻嶺中的福建民居客家土樓卻鮮為人知。

    客家土樓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或橢圓形,以種姓聚族而群居。長途遷徙的客家人得靠相互關照渡過難關,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的人總要聚居一起。

    客家人居住的多是偏僻山區,虎豹侵襲、盜賊猖獗,加上當地人的襲擾,便建造了這種“抵禦性”的城堡式土樓建築。

    客家人承中原遺風,納南方靈秀,創造了獨特的客家文化,規模宏偉、凝內禦外的土樓就是其代表。一座土樓就是一個村莊、一個宗族、一個社會。

    人們聚群而居,婚嫁喪葬、歲時喜慶、鄰裏相處,自成習俗和章法。遊大龍、走古事、做大福、玩花燈、敬祖不敬神,驟悍曠古,為域外人少見。

    寧徙老家的土樓就是修建在望月嶺那椅子形的山地上的。

    人以居為安,寧徙來川後發現,這裏民風純樸,住戶散居,她得入鄉隨俗。她修不起也沒必要修建家鄉那種聚居的土樓,卻也希望今後會有拓展,就修了這有土樓影子又雜以四川農家民居樣式的房子。修建這房子,老憨出了大力,去鄉場上雇來臨工,自己又當工人又當工頭。

    田土不愁,真還是插樹枝為界。在這裏落戶後,他倆每日裏辛勤開荒種地,這裏有了生機。

    老憨勤快,幹活賣死力氣。她問過他身世,他說他是個孤兒,跟隨一夥移民進川。再問就問不出啥了。她擔心過老憨,怕來曆不明的他會對自己起歹心,可接觸以來漸次放心,老憨對她唯命是從,全然是主仆關係,她是離不得他了。

    “篩幹包穀啊。”老憨的閩西話帶了川腔,“後天縣裏趕大場。這裏地廣人稀,趕場天去趕個人氣。”從水桶裏舀水洗手、洗臉。寧徙的話也帶了川腔:“要得,我們去趕場,去買頭水牛,還買些秋包穀種子。”四川人聽不懂他們那福建話,必須學會當地話才好交談。老憨用發黑的帕子擦臉上手上的水:“夫人,有件事情我一直想說。”點燃葉子煙抽,噴出煙雲。

    “你說。”

    “我們插占了這些田土,可還沒有得到官府的認可,還是得去縣裏辦全手續才好。”

    寧徙點頭:“直接去縣裏還不行,傅盛才說過,得要把我們插占田土的位置、四至、塊段、畝數和栽糧的情況寫成地牒,先要找村長、甲長、裏長逐級核實,再才呈報去縣衙門發執照。我打問過喬村長,這榮昌縣置有十二個裏,裏之下是甲,甲之下是村。”

    老憨道:“手續多。”

    寧徙笑:“手續是多,可有得這麽多田土還是高興。”

    屋裏的嬰兒啼哭。老憨趕緊進屋抱出兩個嬰兒來,他好喜歡這對雙胞胎,都才出生兩三個月,還在吃娘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