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5章(1/2)

作者:王雨字數:4410更新時間:2021-03-23 16:48:08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裏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在成都參加完鄉試的趙庚弟,一路尋覓南宋詩人陸遊描寫那當年的成都美景,卻遺憾,都過去五百來年了,應該更好,卻缺少當年那撩撥人心的美。

    也是啊,明末清初的戰亂後,成都全城隻餘下七萬來人,城郭荒莽,廬舍丘墟,百裏斷炊煙,第聞青磷叫月,四郊木枯草茂,白骨崇山。有十五六年裏,竟人跡罕見,麋鹿縱橫,廛裏閭巷的官民居址皆不可認,官員們隻得住到城樓上去。好在康熙三十三年“填川詔”頒布,鼓勵移民大舉填川,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成都才得以逐漸複蘇。雍正十年的現今,人口才緩升至二十來萬。人口增多後,墾田數增加,商貿才逐漸繁榮。父親說,沃野遼闊的成都已鮮見當地土著,多數都是俗尚不同、情性各異的湖廣、陝西、江西、福建、廣東人氏。這些四方來客帶來了藝業、貿易,成都當年那蠻荒景象才得以改變。四川的逐漸複蘇,眾多移民功不可沒。思念起常光蓮來,她家就是來川的移民。想著光蓮,渾身來勁,不覺走進省城最為富庶的東大街。

    這東大街臨近東門大橋和水碼頭,是下重慶走川東的通衢大道,人氣旺盛,商賈雲集。街上的房屋高大,門板卷棚皆係上等木料和土漆建造。紅砂石板鋪就的街麵可並抬四乘大轎。大匹頭鋪、綢緞鋪、首飾鋪、皮貨鋪等各式字號挨門接戶。販賣蘇廣雜貨的水客眾多。富貴的鋪門前掛有上等綢絹製作的燈籠,燈籠上繪有豹子頭林衝、玉皇大帝、諸葛亮、關公、豬八戒背媳婦等彩圖。遊人遠比其他街道多。他嘖嘖讚歎,難怪成都人說,東門住富人,西門住窮人。

    路過一店鋪時,被那“湖廣綢緞莊”的招牌吸引,喜好書法的他駐步欣賞其瀟灑的字體,感歎這店名的氣派,店內傳來呼喊:“抓偷兒,抓住他……”一穿長衫的男人倉皇跑出門來,他伸腳一絆,那人栽倒在地,長衫裏的半匹錦緞摔落出來。那人抓起那錦緞欲跑,被他按住:“你敢偷東西……”話音未落,左肩頭挨了那人一刀,依舊死死按住那人。店裏的人追趕出來,將那人捉住。

    這店鋪的老板是跨省做生意的傅盛才,見趙庚弟左肩淌血,扶了他到後屋包紮。好在傷口不大,血很快止住。他那石青禮服被刺破。傅盛才讓助手拿來件嶄新的紺色絲綢禮服為他換上,連聲道謝。他回謝。倆人自我介紹,喝茶交談。他方知傅盛才是來自湖北的商人,去過江西、福建等地經商。說話間,被書桌上寫的字吸引,起身去看,念道:

    吾祖挈家西徙去,途經贛州又烏江。

    輾轉跋涉三千裏,插占為業墾大荒。

    被薄衣單舔鹽蛋,半袋幹糧半袋糠。

    汗濕黃土十年後,雞鳴犬吠穀滿倉。

    傅盛才說:“鄙人喜好書法,閑暇時胡弄而已。”他道:“前輩很有功力。看得出來,你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布字疏密得當,虛實相生。”傅盛才嗬嗬笑:“看來你是書法高手啊!”他恭謙道:“略知一二,晚輩哪敢稱高手。”細品文字,“我聽移民們唱過這歌謠,前輩記得好清楚。”傅盛才道:“我很早就進川經商了,後來落戶成都,我是經商來川的移民。”說了自己還曾被捆綁進川之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