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5章(1/2)

作者:王雨字數:4536更新時間:2021-03-23 16:48:15

    想著自己的答題,也不安。自己這“詒謀”是對著皇上去的,倘若聖上生怒,必然落榜甚而性命難保,不禁駭然,額頭冒汗。

    他盼待、惶惑,度日如年。

    終於接到聖旨,宣他去養心殿單獨麵聖。他轉憂為喜,皇上是隻單獨召見前十名的考生,說明自己是名列前茅了!也忐忑不安,皇上會否怒斥、懲罰自己?

    養心殿裏,雍正皇帝端坐在禦案前,顯得疲憊,盯他道:“趙庚弟,你的考卷朕細看了。”

    趙庚弟唯唯諾諾,察言觀色。

    雍正道:“你對重農的分析不錯,以填川移民為例的分析甚合朕意。至於經商和開礦呢,也不是不可以,然而,是不能與農業相提並論的。朕看得出來,你那文章多半篇幅還是論證農業之重要的。”

    趙庚弟的心稍稍穩實。

    雍正道:“至於你說到的海禁,咳,沿海各省也是再三要求解禁,朕還是稍稍放寬了尺度,但是,絕對不可以敞開海外貿易。”

    趙庚弟的心提到嗓子眼,等待皇上嗬斥。

    雍正卻端起茶碗喝茶。

    皇上沒有嗬斥,趙庚弟提起的心落下,肚子裏的話卻如鯁在喉,鬥膽道:“皇上,其實,農商兼顧包括海外貿易都是有利於民的。以我們四川萬靈寨產的絲綢、夏布來說吧,不僅本省人外省人喜愛,還被輾轉銷往了海外的日本和朝鮮,賺回了不少的銀錢,老百姓的腰包鼓脹起來。”

    雍正來了興趣:“嗯,你那文章裏講了。朕知道,四川的絲綢發源很早,榮昌的夏布甚好,是宮裏的貢品呢。”盯趙庚弟,“朕呢,就希望四川繁榮,希望川民致富。”

    趙庚弟就說了移民母親寧徙在川置業致富的事,進一步建言:“皇上,民為水,官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農商兼顧有利於民,朝廷就該支持、引導,民富則國強。”

    雍正聽著,不置可否,喝了口茶,轉了話題:“朕問你,你對朕的‘改土歸流’有何看法?”

    皇上沒有回應亦未指責,趙庚弟想,皇上也許會考慮他的建言。對於皇上新提這問題,他緊張也鎮定,他是清楚這事的。皇上製定的“改土歸流”政策,眼下隻是在四川等西南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實行。那一段時間裏,他心情不佳,弟弟常光聖的轎行有筆運貨去川東酉陽縣的生意,慫恿他去幫忙,去看看那裏的“桃花源”。他就跟了去。偏遠的酉陽小城斜躺在大山的懷抱裏,酉水河繞城流淌,城北有個“大酉洞”,洞中仿佛若有光,陰河流淌,飛泉下泄。手擎火把的他興奮起來,看見洞內石壁上有“太石藏書”四個字,還有無名氏絕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裏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閑倚石欄幹。”快步前行,光線漸強,撲來霞蔚。走著,眼前豁然開朗,洞外別有洞天。罩滿眼目的絕壁下,可見茅舍、桃樹、鬆柏、小溪和耕田的農人,果如陶淵明所記之世外盛景。挨他走的光聖弟道:“大哥,酉陽乃‘九溪十八洞’的土家山寨,一直與世隔絕。前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實行了‘改土歸流’,這才取消了‘漢不入境,蠻不出洞’的禁令,這裏的人才過起了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我們也才能夠來這裏做生意。”“這樣啊!”他更有興趣,跟了常光聖在小城內外轉悠,獲益匪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