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9章(1/2)

作者:王雨字數:4296更新時間:2021-03-23 16:48:22

    日子平平常常過,到了乾隆八年冬天。

    萬靈寨的冬天,沒有三春的嫵媚、仲夏的蔥蘢、中秋的綺麗,也還是玉樹瓊花、銀峰嶙峋。可見凍結的湖泊和冰瀑,亦可見不凍河流的潺潺青波。今冬很冷,下了場雪,當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之後,冬就逐日地加深了。大榮橋頭的清晨,秋色雖尚頑強地未有凋零,枝頭還依稀可見殘留的紅葉,但這畢竟是冬天裏的殘秋,雖不失冷豔風韻,卻蒼涼冷寒的氣息已莽莽罩目了。

    “小榮煤窯”購置了“小榮一號”、“小榮二號”兩艘運煤大船,分別停靠在白銀石灘上下的碼頭邊。搬運工們將“小榮一號”船運來的煤炭轉運到“小榮二號”船上。因為“小榮二號”船上已裝載了許多絲綢和夏布,超載會有危險,寧徙就指揮搬運工們將剩下的煤炭搬運到大榮橋北橋頭他們新建的“小榮煤倉”裏。他們還在這煤倉附近建了“小榮貨倉”,有了這兩個倉房,他們產的煤炭、絲綢、夏布等產品,不僅可以方便地送到萬靈寨街上去賣,也可以用煤船運去榮昌縣城銷售。他們不僅在萬靈寨街上開有經營絲綢、夏布、煤炭的三個鋪麵,還在榮昌縣城開了“常氏商鋪”的門麵。生意都還不錯。因為他們在這裏轉運煤炭和貨物,修建了倉房,這裏的人氣旺了,“敖氏酒家”、“喻家客棧”先後在這裏開張,賣魚的賣豆腐的賣鹵鵝的賣艾粑的小販多起來。她就想到當年那漁夫說的,先前這裏熱鬧,現在麽,冷清清的囉。心裏說,現在這裏熱鬧起來囉。走過去向小販買了塊艾粑吃,嘴裏心裏都甜。

    “小榮二號”船已裝載好了煤炭和貨物,寧徙上船後,船就起錨駛離碼頭。寧徙在船上走時,聽見了沙啞的喊唱聲:“打鐵的識銅,稱釘的識斤……”循聲看,原來是河心的一艘漁船上的一個滿頭銀絲的漁夫在喊唱。心裏一喜,他莫不就是當年自己和老憨來這裏喝水遇見的那個漁夫呢,想跟他喊話,“小榮二號”船的船速已經加快,跟那漁船相距甚遠了。她就朝船尾走,罩目看當年她從家鄉帶來那青花瓷碗落水的地處,心想,是呢,我從家鄉帶來那青花瓷碗落在了這瀨溪河裏,真是留我在這裏舀到飯吃了呢。又想起那漁夫唱的真敖高僧那“稱釘的識斤(金)”來,可不是,還真在這天賜寶地淘到“金子”了呢。

    她會心地笑,抬眼看漸漸遠去的萬靈寨河邊那“趙家大院”,心想,天氣冷了,趙書林這個書呆子,怕還窩在被子裏呢。剛才,她指揮搬運工們轉運煤炭時,就盼他來大榮橋頭晨練,也好說說話,他卻一直沒有來。心裏還是高興。四年前的一天,趙書林來“常家土樓”對她說,萬靈寨街上都在傳,失去幾大箱賄賂省裏高官的金銀珠寶的宣貴昌氣急敗壞,親領官兵攻打銅鼓山匪巢,結果慘敗,被土匪追得亡命奔逃,宣貴昌氣得吐血,帶領殘兵敗將逃回了重慶道台府。她聽後拍手稱快,殺死他這貪官才好!就是那一年,她和李慧賢去找宣賊討說法,臨近宣府大門時,李慧賢猶豫了,這狗官還不知我母女的下落,也不知我們是親家,為兒女著想,還是算了,且記下這仇,免得有權有勢的他來陷害。她也為兒子、媳婦著想,也就忍了這口氣。報應啊,這個壞蛋被銅鼓山的土匪懲罰了。她更高興的是,光聖和小雅為她生的第三個孫兒昨天平安降生了,忙壞了樂壞了桃子,也遺憾桃子和老憨還是懷不上娃兒。光儒呢,還在貴陽公幹,也有兩個兒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